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總統:中華民國與台灣唇齒相依

2015/10/25 13:1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台北25日電)總統馬英九今天參加台灣光復70年紀念大會時說,擴大紀念抗戰,更是紀念中華民國與台灣唇齒相依的密切關係;紀念這段攸關國家存亡的歷史,是每任中華民國總統責無旁貸的重任。

今年是光復70週年,台灣省政府重返70年前台灣接受日本呈遞降書的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擴大舉行紀念大會,馬總統、副總統吳敦義、行政院長毛治國等人與會。

總統致詞指出,今天是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週年,就在70年前的今天,就在隔壁的光復廳,日本總督安藤利吉向國軍代表投降,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他要藉此難得機會,向國人說明今年擴大紀念抗戰與台灣光復的深層意義。

總統表示,首先,我國抗戰對二戰勝利有重大貢獻。8年對日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死傷最多、影響最深的民族保衛戰。歷經大小戰役超過4萬次,國軍輸多贏少,官兵傷亡322萬人,遠超過日軍。但是國軍寧死不降、奮戰到底,以空間換取時間,終獲最後勝利。

總統表示,以民國27年6月到10月的武漢會戰為例,日方裕仁天皇在御前會議中下令要給國民政府一個教訓,為此,日本改組內閣,總理大臣進衛文麻呂下台,制訂總動員法,日本正式進入戰時經濟時代。武漢會戰開始,雙方鏖戰4個半月,結果日軍慘勝,國軍傷亡40萬,日軍傷亡10萬,國軍為了保存戰力,撤出武漢。日軍華中方面總司令畑俊六大將坐著軍艦風光進入武漢,他事後感慨,武漢會戰前後華軍都是300萬。這是抗戰中持久戰、消耗戰的開始,武漢會戰剛好是一個縮影。

總統表示,珍珠港事變後的第2天,中國加入同盟國作戰。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說:「二次大戰勝利的一個關鍵,就是中國全力堅持對日作戰,避免日本與德國會師,將戰場連成一線。」英國牛津大學歷史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在去年出版暢銷書「被遺忘的盟友」書中強調:「這個貧窮、低度開發的國家,孤軍奮鬥,力抗日本4年,牽制80萬全球最現代化的雄師勁旅;同盟國能在歐、亞戰場同時作戰,節節勝利,多靠中國與日本纏鬥不休。」兩人充分說明我國抗戰的艱辛,與對二戰勝利的重大貢獻。

總統說,台灣抗日抗戰比大陸早42年。台灣人民對日抗戰是從割讓台灣開始的1895年,比七七事變的1937年早42年。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戰敗,乙未年(1895年)4月被迫簽下「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當時舉國震驚,全台悲憤。當時到北京趕考的各地舉人,在康有為的號召下「不畏斧鉞之誅」(不怕殺頭),提出「公車上書」。他們要求光緒皇帝「誅奸相、絕和議」(殺掉奸相李鴻章,停止割讓台灣的合約)並警告「棄台民即散天下」。台籍志士丘逢甲寫下「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名句,隔年又寫「400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深刻反映當時台灣人的痛心與無奈。台灣反侵略、反殖民的武裝抗日行動,從1895年5月,日軍在北台灣澳底登陸開始,直到1915年台南爆發的(口焦)吧哖(西來庵)事件,長達20年,之後再轉為非武裝抗日。

總統表示,日軍攻台時各地戰鬥慘烈,日軍費時6月、多次增兵才結束這場「乙未戰爭」。日本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中將與近衛步兵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都死在台灣。但因日軍採取「無差別殲滅」(不分軍民、男女、老幼)與「三光掃蕩」(殺光、搶光、燒光)的政策,根據學者估計,台灣軍民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將近當時台灣人口4%。從1898年到1902年,日本總督府單以「匪徒刑罰令」便誘殺台灣抗日志士1萬1950人。台灣抗日志士,包括成立「台灣民主國」的丘逢甲、劉永福;組織新竹義軍的吳湯興、徐驤、姜紹祖,台中的林朝棟,彰化的吳彭年、雲林的李品三、屏東的蕭光明,領導游擊戰的抗日三猛:林少貓、簡大獅、柯鐵虎,發動台南(口焦)吧哖事件的余清芳、羅俊、江定,主導霧社事件的原住民莫那魯道,民國成立後返台參與或資助抗日的羅福星、林祖密等。

總統指出,1920年代起,台灣抗日志士開始推動非武裝抗日,包括林獻堂、蔣渭水、廖進平、翁俊明、連雅堂、蔡培火、簡吉等組織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台灣農民組合,爭取設立自治議會,後期蔡忠恕、李建興等展開地下抗日。抗戰時期,李友邦組編台灣義勇隊、台灣少年團在閩浙沿海游擊抗日,翁俊明領導台灣革命同盟會,李萬居等參與國際問題研究所,丘念台組織廣東東區服務隊,林正亨加入緬甸遠征軍,謝東閔、黃朝琴、連震東等均立志光復台灣。在在證明台灣人一再透過抗日展現台灣主體性,他們效忠的祖國絕非日本。

總統說,國父革命建國,因甲午戰爭而起念,因乙未割台而起義。因為清廷甲午戰敗,國父孫中山先生成立興中會,決心推翻滿清,又因乙未割台,國父乃發動第1次廣州起義。1897年,國父派陳少白來台成立興中會台灣分會,1899年國父更親赴台灣,在台北長沙街與台灣志士共謀惠州起義。民國成立後,國父曾多次在公開演說中強調「台灣」為「失地」,民國12年在日本神戶演講時,更力勸日本勿作西方霸道之鷹犬,而應做東方王道之干城。

總統表示,日本覬覦我國東北多年,「馬關條約」割讓領土原有遼東半島,但因俄、法、德等三國干涉還遼而未如願。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軍進占東北,隔年成立偽滿洲國,9月13日蔣中正委員長於日記自我期許:「恢復東三省,解放朝鮮,收回台灣、琉球。」民國25與27年時,他兩度闡述國父遺志為「恢復高(麗)台(灣)、鞏固中華」。民國30年12月9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當然包括「馬關條約」在內。

總統指出,「開羅宣言」是光復台灣的關鍵,民國32年11月底,中、美、英三國領袖舉行開羅會議,並在「開羅宣言」中明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如東北四省、台灣與澎湖群島等,應歸還中華民國」,並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民國34年7月26日,我國與英美共同發布「波茨坦公告」向日本招降,其中第8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不到1個月後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戰艦上簽署「日本降書」,其中第1段與第6段都明文接受「波茨坦公告」內容。

總統說,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名對「開羅宣言」簽訂付出巨大貢獻的王寵惠先生,他是前司法院長,也是著名的法學家與外交家,曾將德國民法翻譯成英文出版,學養深厚。他在抗戰時期也擔任國民政府國防委員會的秘書長,陪同蔣委員長出席開羅會議。他曾經為了「開羅宣言」草案中列舉「日本應該將竊自中國的領土,例如東四省、台灣、澎湖歸還中華民國」這段內容,與英國代表賈德幹(Alexander Cardogan)激辯。賈德幹認為不需列舉,只要求日本放棄即可。但王寵惠先生堅決不同意,他痛陳:「世界人士均知此次大戰,由於日本侵略我東北而起,而吾人作戰之目的,亦即在貫徹反侵略主義,苟如此含糊,則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皆疑惑不解,故中國方面對此段修改之文字,礙難接受」,堅決主張保留這段文字。兩人相持不下,最後美國代表哈理曼(Averrel Harriman)支持王寵惠先生的主張,因此才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開羅宣言」。王寵惠先生這一段折衝樽俎的過程,慷慨激昂,不僅非常精彩,也對台灣光復有很大的貢獻,令人極為敬佩折服。

總統表示,鑑於「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與「日本降書」彼此環環相扣,因此均具有拘束簽署國的效力。而民國34年日軍向我國軍投降後,中華民國立即開始在台灣進行統治的主權行為。我國的依據不僅是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所發布的第一號命令,更重要是依據這3項戰時國際法律文件。事實上,美國及日本所出版的官方條約集均分別收錄這3份文件,「日本降書」更被收入「美國法規大全」及「聯合國條約集」,都具有國際法效力。

總統表示,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爆發,雙方均未獲邀參加舊金山和會。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第26條做了補救,授權未參加和會的參戰國與日本另訂和約。因此在1952年4月28日,中華民國與日本在台北簽訂「中日和約」與「照會第一號」,作為「舊金山和約」的延伸,並在同年8月5日生效。其中「中日和約」第2條規定日本放棄對台灣及澎湖群島主權;第4條日本承認「馬關條約」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第10條承認台澎地區人民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更重要的是「照會第一號」明文規定台灣、澎湖為中華民國領土。因此,「中華民國光復台灣」獲得再確認。

總統說,中日兩國爆發這場死傷將近3000萬人的戰爭,這兩大民族應該怎麼看待對方?回顧歷史,中、日兩大民族的恩怨超過120年,縱使侵略錯誤或可原諒,血淚歷史不容遺忘。日本當年發動侵略戰爭造成我國2300萬軍民傷亡,以及迄今傷痛難平的慰安婦,日本政府終須面對反省。但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也留有若干建設,例如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惠澤台灣農民,我們自然應該肯定。我們必須在展望未來的時候,秉持這樣「就事論事、將心比心、恩怨分明」的態度,中日兩大民族才能建立可大可久的友誼。

總統表示,今天我們擴大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70週年,更是紀念中華民國與台灣唇齒相依的密切關係。120年來,因為甲午戰敗、乙未割台,國父乃立志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因為日本侵略東北,蔣中正委員長乃主張收復台灣,先在對日宣戰時廢止「馬關條約」,並於「開羅宣言」中要求歸還東北、台澎。因為抗戰勝利,台灣得以重返中華民國版圖。最後更因為保衛台灣、建設台灣,中華民國才有今天的自由民主與繁榮。因此,「紀念這段攸關國家存亡的歷史,應該是每一任中華民國總統責無旁貸的重任。」

總統說,最後,期盼我們所有的國人,都能瞭解戰爭的殘酷,以及對日抗戰的艱辛過程,珍惜中華民國現在得來不易的和平與繁榮,團結齊心,持續為台灣的未來、中華民國的前途攜手合作、努力進前。最後,我要再次向抗日期間所有犧牲奉獻的先烈先賢、英勇戰士及後裔,獻上最誠摯的敬意和謝意。10410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