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男體重驟減全身無力掛急診 查出糖尿病作怪

2025/4/8 13:17(4/8 14: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柏茵(右)8日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糖尿病在症狀出現時通常就要長期控制,建議民眾透過健檢掌握病變前治療時機。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4年4月8日
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柏茵(右)8日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糖尿病在症狀出現時通常就要長期控制,建議民眾透過健檢掌握病變前治療時機。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4年4月8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8日電)台南一名52歲男子因口乾、全身無力、體重驟減等症狀掛急診,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醫師指出,糖尿病症狀出現時,通常就要長期控制,建議民眾透過定期健檢掌握病變前治療時機。

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柏茵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這名病患原患有高血壓及高血脂,平日規則服藥控制,因口乾、全身無力、體重驟減10公斤等症狀掛急診,醫師發現血糖飆高,診斷為第二期糖尿病,隨後接受胰島素合併口服降血糖藥,半年後控制良好,調整為口服一種降血糖藥。

賴柏茵表示,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能影響全身各器官,導致多種併發症,且糖尿病是導致失明、洗腎和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因為這些併發症,糖尿病位居2023年台灣10大死因第5名。

她說,以往常聽到可從「吃多、喝多、尿多」現象判斷是否得了糖尿病,但若有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無法根治,需要長期接受藥物控制,但若是演變為糖尿病前就發現異常,並透過藥物搭配飲食及生活型態調整,仍有機會「逆轉」,不要變成糖尿病患。

賴柏茵指出,肥胖為演變為糖尿病前期危險因子之一,且有年輕化趨勢,研判與習慣喝含糖飲料、攝取精緻澱粉類食物有關,建議民眾可透過定期檢健抽血檢查,了解自身血糖及糖化血色素變化情況,發現異常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她說,遺傳也是糖尿病高風險因子之一,建議高風險族群每日飲食以3次正餐為主,不要再吃點心,避免精緻類澱粉食物,水果攝取量控制在約兩個拳頭大小份量就好。

賴柏茵表示,糖尿病雖無法完全根治,但透過規律用藥、健康飲食及適量運動的生活型態調整,仍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編輯:吳素柔)11404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