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疫人員遭廢棄針頭扎 醫:預防性投藥可防染HIV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8日電)桃園機場檢疫人員驚傳在篩檢站遭廢棄針頭扎傷。感染科醫師說明,受到不確定性高的暴露風險,針對HIV、梅毒可透過預防性投藥防感染,若不幸染C肝,也有抗病毒藥物可治。
有網友昨天在社群媒體Threads上發文表示,有護理師被同事隨便丟在垃圾袋裡的30多支針頭刺傷,且這些針頭抽過來自世界各地有症狀旅客的血液,有感染愛滋病、梅毒、B型肝炎和C型肝炎等傳染病的疑慮。疾管署今天說明,已進行預防性投藥,並派防疫醫師說明,公傷假則正在簽辦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顧文瑋今天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不論因為職業或非職業,只要有暴露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風險,都可以透過在24小時內、或最晚72小時內開始進行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EP),就有8成以上保護力。
顧文瑋指出,國內外研究都發現,只要在72小時內開始投藥、有穩定服藥連續28天,就沒有人因此感染HIV病毒;而且現在愛滋事後預防性投藥,其實相當安全,僅有少部分患者會有疲累、腸胃不適、頭痛等副作用,且在服用到後期,不舒服情況都會減少。
梅毒部分,顧文瑋說,過往指引多是針對不安全性行為或進行預防性投藥,不過不論何種原因,都只要接受1劑針劑,或是服用1次藥物,就可以預防遭到感染。
B肝與C肝,顧文瑋說明,針對這種職業性針扎暴露,都有標準流程,會持續追蹤個案狀況,且前者有疫苗可以預防,若體內B肝抗體為陽性,就不用太過擔心;C肝則沒有暴露後預防性投藥,但若後續追蹤發現轉為陽性,也可以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顧文瑋說明,這種不確定感染風險高低的情況下,通常會盡快進行預防性投藥;若是發生在醫院內、確定暴露來源是誰,也可先在72小時內先開始投藥,若後續檢測確定對方HIV為陰性、沒有感染風險,再停止投藥即可。
顧文瑋指出,其實不只是被針頭扎到,警消人員若值勤時被咬傷等,暴露在感染風險中,在全台各地愛滋指定醫院,不論門急診,都有提供暴露後預防性投藥服務可以洽詢。(編輯:林恕暉)11403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