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感染「一瀉千里」 中醫:熱敷3穴位助康復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6日電)腸胃感染「一瀉千里」的惡夢,除了及時就醫治療,中醫建議搭配熱敷脾、大腸、小腸的3個募穴,包含章門穴、天樞穴、關元穴,有助緩解腹瀉,調整氣機,讓身體恢復得更快。
春天是諾羅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時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向媒體說明,因腸胃炎或腸道感染導致的腹瀉、腹痛、腸鳴、脹氣、噁心等問題,與脾、胃、大腸、小腸息息相關,熱敷穴位可調整脾胃氣機、平衡腸道運行、溫陽化濕,讓腸胃恢復更快。
緩解腹瀉有3個關鍵募穴,第1個是脾的募穴「章門穴」,林舜穀表示,章門穴位在側腹部,第11肋端下方。因為脾主運化水濕,當脾氣虛弱時,水分無法吸收,導致腹瀉。熱敷章門穴可溫補脾陽、促進水液代謝,減少腸道過度分泌。
第2個關鍵募穴則為大腸的募穴「天樞穴」,林舜穀表示,天樞穴位於肚臍旁開2寸處,大約在腹直肌外緣。大腸主津液吸收與糞便排出,當氣機不暢時,容易腹瀉或便秘,熱敷天樞穴可緩解腸痙攣、調整腸道蠕動,有效改善腹瀉。
小腸的募穴「關元穴」就是第3個緩解腹瀉的關鍵募穴,位在肚臍下3寸之處,約是下腹部正中。林舜穀表示,小腸負責吸收營養,受寒或病邪影響時,會引起腹瀉、腸鳴,熱敷關元穴可補養腸胃陽氣、減少腸道過度蠕動,舒緩腸胃不適。
林舜穀提及,熱敷這些穴位可促進腸胃氣機運行,幫助腸胃蠕動正常化,減少水液過度分泌,還能溫陽祛寒,減少腸道痙攣,特別適用於寒性腹瀉,如為受涼或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也具有緩解腹痛與腸鳴效果,促進氣血流通,減少腸道痙攣性收縮。
林舜穀提醒,熱敷緩解腹瀉有3個關鍵募穴,僅適用於拉到腹部發涼的寒性腹瀉、稍微吃點東西就腹瀉不止的脾胃虛弱腹瀉,以及急性腸胃炎恢復期,如腹痛腹瀉減輕,但腸道仍較敏感。便秘型腸胃問題、腹部劇烈疼痛、壓痛明顯則不適用,尤其高燒、血便、劇烈腹痛應立即就醫。(編輯:張雅淨)11402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