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擬增955物種禁輸入飼養 學者籲風險管理飼主教育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5日電)農業部日前開會討論,擬增眼鏡凱門鱷、鱷龜等955種物種禁止輸入、飼養。學者建議,若朝全面禁止的方向擬訂,可能會導致飼養行為地下化,呼籲應加強風險管理及飼主教育。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3日召開「修正指定公共禁止飼養輸入動物種類」研商會議,增列禁止輸入或飼養動物,共計955種物種。根據名單,指定禁止輸入或飼養包含22類,如眼鏡凱門鱷、犰狳科所有種、河狸所有種、犬科所有種(家犬除外);另外禁止飼養8種,包含、浣熊、鱷龜所有種等。
動保司長江文全告訴中央社記者,相關物種目前尚在討論階段,並未設定實施時間;也不會是一口氣就完全禁止,最大的原則仍然是優先處理有共識的物種,也會設計相關配套。
江文全說明,目前設想會依過去比特犬的方式處理,現在飼養的業者只要申報、登記就可以繼續飼養;另外一些例外的場域,如動物園、展演業者等,也都不在禁止範圍。
江文全解釋,如近期的綠鬣蜥,如果不處理好,就會影響到自然生態;飼養一些特殊寵物,還是要考慮到對人、對環境的影響,之前的開會討論主要就是在進行盤點(物種)的工作。
台灣師範大學優聘教授兼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副主任林思民告訴中央社記者,清單所列這些物種自然是有一定風險,但就像是一般養貓、狗,也都會有風險,因此重要的是「風險管理」和「飼主教育」。
身為該研商會的諮詢委員,林思民說,原本預期這些風險物種是採取「分級管理」,但若朝全面禁止的方向擬訂政策,會變成「分級但不管理」,會導致飼養行為更加地下化,無助於解決問題。
林思民解釋,現在的作法就像爬山會有風險、海邊游泳會有風險,因此就禁止民眾上山、去海邊;他身為教育工作者,相信可利用教育的力量改善圈養動物的福利;如去年在台北、台中開設的飼主教育課程供不應求,這部分其實才應該是著墨的重點。
林思民說,就清單中許多兩棲爬蟲類物種,在台灣寵物市場的確屬於小眾,但並不代表應該直接被禁止,且一味禁止,可能會造成更多的地下貿易和非法飼養案件,對這類長壽物種的動物福利完全沒有助益。
林思民再舉例,現在網路社群有相關寵物的飼主交流,形成一股互相督促的力量,若飼主對寵物有不良對待,也會要求改善,甚至檢舉;若全禁止飼養,造成這些群眾地下化,反而喪失進步的力量。(編輯:管中維)11401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