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訊息該何時傳送?簡訊紙本即時通訊哪種工具最有效【書摘】

2024/7/4 15:30(7/4 17:0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教授泰德.羅傑斯、哈佛甘迺迪學院人類研究室主任潔西卡.雷斯基芬克,發展出一套高效訊息溝通的方法,讓習慣掃讀、略讀,甚至視而不見的大忙人也有意願讀訊息,並做出回應、回答問題。(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教授泰德.羅傑斯、哈佛甘迺迪學院人類研究室主任潔西卡.雷斯基芬克,發展出一套高效訊息溝通的方法,讓習慣掃讀、略讀,甚至視而不見的大忙人也有意願讀訊息,並做出回應、回答問題。(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你每天收到多少簡訊、email、Line或Slack等即時通訊訊息?你想著晚點再回,真要回覆時又找不到訊息被淹沒在哪?如果你要發送訊息,怎樣才能讓最有效地沒耐心的同事、客戶、消費者,甚至選民回應,什麼時候傳有差別嗎?簡訊、紙本信函、email、即時通訊軟體哪一種比較有效?哈佛大學行為科學專家教你幾招。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教授泰德.羅傑斯(Todd Rogers)、哈佛甘迺迪學院人類研究室主任潔西卡.雷斯基芬克(Jessica Lasky-Fink)運用行為科學檢驗大腦處理資訊的偏好,發展出一套高效訊息溝通的方法,讓習慣掃讀、略讀,甚至視而不見的大忙人也有意願讀訊息,並做出回應、回答問題。他們開設的「改變行為的科學」課程在哈佛大受歡迎,進而出版專書《高效工作者必備的秒懂溝通》。

減少雜訊、善用導引與視覺,用精準訊息節省所有人的溝通時間,就是節省你自己的時間。中央社取得授權與您分享部分內容。

訊息該何時傳送?

常有人在研討會上問我們,訊息該何時傳送,讀者才最可能回應?這裡也沒有一體適用的答案。上午傳送訊息不見得比晚上來得好,星期一傳訊息也未必優於星期四。話雖如此,仍有一些關於「時機」的指導原則。

在你的讀者最可能有時間、有動力閱讀和回應的時候傳送訊息

最理想的時機可能因群體而異,也會隨時間演變。想像你是老師,需要通知一名忙碌的家長,他(她)的孩子必須完成一項作業,於明日繳交。若訊息在早上傳送,代表家長得使用有限的注意力,在數小時後孩子放學回到家時還記得這件事。如果訊息在下午傳送,家長也許很快就能和孩子討論這件事,減低他們忘記或分心的機會。然而,要是多數家長下午都在工作,忙得沒時間看電子郵件,那上午傳還是比較好,雖然得整天記得這件事情會增加他們的負擔。

現在想想另一種情況:一名員工必須問忙碌的同事一個時效緊迫的問題。一早上班時傳訊息,能給同事一整天的時間想答案;若下班前才傳訊息,就會增加同事隔天早上來上班時忘了回覆的可能性。而且前提是同事會讀到早上傳送的訊息。如果同事是以「後進先出」的方式處理電子郵件,那早上的郵件可能就深埋在整天傳來的其他訊息底下了。

歸根結柢:了解你的目標讀者,是明白何時是「適當」傳訊息時機的最佳途徑。

以行動為導向的訊息 在接近必須採取行動的時間點傳

請求行動的通訊,應盡可能在接近需要採取行動的時間點傳送,但也要留給讀者充裕的反應時間。若所得稅在5月31日結束申報,你9月就寄提醒信,是不可能產生效果的。等到5月來臨,大多數人早就忘記提醒信了。然而,在5月30日才提醒隔天申報截止,也可能收不到效果,因為多數人可能需要超過一天的時間才能完成申報作業。你會希望讀者在收到你的訊息時感受到適度的急迫性—聚精會神,但不致恐慌。

電子郵件、網路聊天、簡訊、信函...哪種媒介最好?

如今,我們傳送訊息的選項感覺毫無限制,有時多到令人暈頭轉向。不同的通訊方式各有利弊。有些組織明確設立標準,指定員工的溝通方式。每個人也有自己不同的喜好:有人喜歡用電子郵件更新近況,用簡訊安排時程;有人恰恰相反。如有可能,我們建議直接詢問對方喜歡用哪種方式接收不同類型的資訊。如果不可能直接問,我們建議考量訊息的長度和格式,以及讀者平常的行為,選用最切合訊息目的和讀者需求的媒介。

儘管(或者該說因為)數位通訊在近數十年興起,但以紙本為主的通訊通常仍見成效,特別是被電子郵件和簡訊等數位訊息淹沒的讀者。因為有實體存在,在請求的行動非常費時、必須稍後執行,或者需要多重交錯的步驟時,它們可以充當提醒的實物。我們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鼓勵大學生參與「Calfresh」(加州食物券計畫)方面,明信片的效果幾乎是電子郵件的兩倍。我們無法實地研究明信片的成效為什麼好這麼多,但有兩個可能的理由:一、可能因為它不像電子郵件這麼常見,比較引人注意。二、可以在讀者的實體世界裡待上一陣子,反覆讓他們看到食物券計畫,直到有時間、有動力報名參加為止。

讓你的通訊方式契合目標讀者也很重要。有些受眾可能沒什麼機會使用科技,有些可能用得不順手,紙本通訊會更為恰當。數位通訊也會對特定人口造成負擔,尤其是需要直接參與或互動的時候。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邀請希臘長期弱勢社群的家長透過4種通訊方式為孩子索取免費牙科保健的資訊。用已付郵資的明信片索取資訊的家長,是用電子郵件或電話的18倍。會出現這種差異,一部分是因為這些家長對親自互動(電話或電子郵件)缺乏自信和效能感。反觀另一些受眾就比較適合用電子郵件或簡訊聯繫,尤其是沒有郵遞地址或可能過時的時候。對許多讀者來說,電子郵件或簡訊還是比印刷的訊息簡單與方便。

還有一點必須注意:每一種訊息溝通方式的成效不只因環境而異,還會隨時間改變。這種變化模式也會影響溝通方式的成效。2006年進行的研究發現,單單一則提醒人們投票的簡訊,就將投票率提高4%。2010年,我們進行的研究顯示,一則簡訊將投票率提高1%。到了2017年,簡訊對投票率幾乎毫無影響。顯然,要向選民傳送重要的資訊,簡訊已經沒這麼有效了。

人們對簡訊的反應出現變化,可能和失去新鮮感和數量氾濫關係密切。2006年,簡訊對多數人還相對新奇,也很少組織發送簡訊。人們會注意到自己收到訊息,並仔細閱讀。今天,各種組織發送簡訊如家常便飯,很多人甚至一天到晚收到垃圾訊息。於是,比起2006年的民眾,現在多數人可能不大注意不請自來的簡訊了。我們在這本書裡一再強調:讀者願意為訊息付出心力,是有效通訊的第一個成果。隨著數位通訊持續演化,我們可以預見,不管接下來是哪一種傳訊方式變得司空見慣,都會重蹈類似的覆轍。(書摘由先覺出版授權。編輯:黑立安)1130704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高效工作者必備的秒懂溝通:哈佛教授教你輕鬆贏得注意力與信賴
高效工作者必備的秒懂溝通:哈佛教授教你輕鬆贏得注意力與信賴
  • 作者|泰德.羅傑斯、潔西卡.雷斯基─芬克
  • 譯者|洪世民
  • 出版社|先覺
  • 出版日期|2024/06/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