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免疫藥物有望放寬健保給付 最快12月生效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5日電)頭頸癌居男性國人癌症發生率第3名。健保署今天表示,10月將討論將免疫藥物用於頭頸癌一線治療列為優先給付項目之一,若順利通過最快12月生效,有望造福約600名病友。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蔡淑鈴今天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已經提案將免疫藥物用於頭頸癌一線治療列為優先給付項目之一,預計10月中旬將開健保共擬會議討論,若順利通過,再經與廠商議價,最快12月可以生效;初步評估符合調症病患約有600到700人。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台灣頭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且高居國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男性死亡率第4,患者自殺風險更高居各癌別之冠,達正常人的5.14倍。為促進健保給付規範追上國際治療指引,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日前邀集臨床專家、病友團體代表,針對「頭頸癌治療指引」凝聚共識。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指出,台灣逾半數頭頸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統計顯示第4期口腔癌的男性死亡年齡中位數只有62歲,比整體平均餘命少18年。且頭頸癌的治療選擇少,但國際治療指引建議的免疫藥物,目前仍不在健保給付規範內。
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表示,根據國內針對頭頸癌病人的最新調查顯示,85%頭頸癌患者的教育程度在高中職以下,而罹癌對患者個人收入或家庭收入的衝擊程度都高達70%;且治療會影響工作,患者完成傳統治療3個月後,失業超過3個月的比例,更從治療前的29%暴增至62%,導致家庭經濟負擔更加沉重。
婁培人指出,調查也發現,61%頭頸癌患者家庭月收入不到新台幣5萬元,僅9%的癌友家庭月收入超過10萬元,「必須全家不吃不喝,才有能力自費使用免疫藥物治療」。而擔心治療會拖累家庭經濟等龐大的心理壓力,也是導致頭頸癌患者自殺率高的原因之一。
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林進清表示,免疫藥物無論單用或是合併化療使用,對於提升頭頸癌患者的長期存活都有幫助;相較傳統療法的5年存活率只有5.5%,單用免疫藥物的5年存活率則可達15.4%,將近是傳統治療的3倍。(編輯:陳政偉)11210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