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能產業報告分析俄烏戰爭 憂再現福島核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9日電)2022年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首次針對戰爭對核電的的挑戰與危害進行分析。學者認為,最關鍵是若戰爭造成燃料棒無法持續冷卻,可能造成反應爐心熔毀,發生如福島核災的情況。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天舉辦「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摘要中文版發布記者會。今年特別的是有2個章節,針對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及俄烏戰爭對於核電的挑戰與危害。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保羅(Jobin, Paul)表示,從1950年代核電開始發展至今,全世界沒有一座核電廠考慮過如何在戰爭中運作,是到了俄烏戰爭發生,今年的報告首次進行這樣的分析。
彭保羅指出,俄烏戰爭對於核電廠帶來的威脅,除了飛彈破壞等危險外,關鍵挑戰是反應爐心和用過的燃料棒需要在燃料池中持續冷卻,若無法排除殘留的衰變熱可能導致爐心在數小時內熔毀,發生如福島核災的情況。
彭保羅說,燃料池平時就具有高度風險,而戰爭是使面臨的風險再增加;他提到,台灣核一、核二廠燃料池已經爆滿,燃料池的洩漏風險不是只有在戰爭,台灣是常有地震的國家,必須要面臨這樣的風險。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蔡中岳表示,雖然近期許多人關注的SMR,其實在2015年起至今都有相關的報告,指出過去幾年SMR並未取得重大進展,技術可行性仍在發展中,許多國家的興建發電計畫持續延宕。
蔡中岳進一步說明,SMR成本高於再生能源,差了3倍以上;且仍有傳統核電的缺點,還會產生高於傳統核電2倍到30倍的核廢料;整體而言,SMR在電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表示,在2021年時,全球進入風力與光電發電量超過核能的黃金交叉時刻;自2009年至今,風力與光電成本分別削減72%與90%,核電卻是變貴36%;且依據國際能源總署分析,2050年時核電成本是再生能源的2.5倍以上。
根據報告,核電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在1996年達到高峰17.5%後便一路持續下降,至2021年僅有9.8%。是核電占比40年的新低點;若就發電量來觀察,雖然2021年核電發電量雖然3.9%,但主要來自於中國,扣除中國核電成長後的全球核電發電量僅增加2.8%。
根據統計,截至2022年7月1日止,有33個國家或地區運轉共411座反應爐,和2002年高峰的438座下降27座;在2022年中,全球共有53座反應爐正在興建中,遠低於1979年的興建高峰234座,其中甚至有5座機組興建計畫後續遭到放棄。(編輯:李亨山)11203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