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釋迦都入酒 釀酒師替台灣農產找新出路
(中央社記者林育瑄台北3日電)台灣鳳梨遭中國禁止輸入,曾引起不小的風波,釀酒師鄧心承結合釀酒技術與本土物產,將鳳梨入酒;他說,透過政府引導精釀業者結合本土農業,可替台灣農產提升附加價值,也替農民找出新出路。
中國去年片面宣布自3月1日起暫停進口台灣鳳梨,民進黨立委何志偉、羅美玲、鍾佳濱等隨即召開記者會,號召精釀啤酒業者挺農民,鄧心承是與會者之一。
鄧心承認為,應對類似情況,鼓勵民眾直接消費是解方之一,但若能將農產製成附加價值高、保存期限長的產品,比如將1顆鳳梨釀成2瓶氣泡酒,就能進一步提升農產價值與消費量。
他說,儘管鳳梨滯銷,但因滯銷鳳梨而生的氣泡酒不僅抱回國際比賽獎牌,也成為外銷熱款。
由於酒水運輸成本高,鄧心承原本不敢對銷售額有太多期待,沒想到鳳梨氣泡酒在香港、新加坡大受歡迎,還被追加訂單;而且氣泡酒外銷可以退稅,也變相解決台灣菸酒稅高帶來的成本問題。
鄧心承說,許多國家視精釀啤酒為農產品、加以扶持,政府可引導精釀業者結合本土農業,增添農產品附加價值,也解決農業困境。
而鳳梨釋迦在去年9月遭中國以介殼蟲的名義禁止輸入,鄧心承就與農糧署、中興大學合作,開發出鳳梨釋迦啤酒風味氣泡飲。
長年關注精釀啤酒的何志偉分析,水果外銷需考慮冷鏈、保存、病蟲害、農藥,釀成酒後,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台灣精釀啤酒業者在國際獲獎無數,當台灣水果因中國禁令無法銷售或是生產過剩,這群業者也挺身協助農民,如果能支撐起水果王國,他們也是其中的力量。
台灣精釀啤酒推廣協會理事長周晉震指出,外國對台灣水果與物產很好奇,農產結合啤酒,既能解決保存問題、又能增加台灣的能見度;而且各地物產不同,非常適合與精釀啤酒結合,推出「一鄉一啤酒」,解決農產銷售問題。
同樣運用台灣物產入酒的釀酒廠創辦人蔡孝緯,則點出了釀酒產業的困境,歐美國家的釀酒業歸農業部門管轄,釀酒廠與農民互動良好;台灣釀酒業為財政部國庫署管轄,是「被孤立的產業」,他期待釀酒業回歸農業部門管轄,才能有更多發揮空間。
去年政府力挺鳳梨,更有多位立委與農糧署聯手打造台灣精釀啤酒產業平台,讓蔡孝緯看到政府扶持產業的契機,但他希望政府更加協助各方整合與行銷,畢竟酒類保存期限雖比水果長,廠商同樣有倉儲壓力,政府不協助,業者也會擔憂賣不出去、甚至對在地物產釀酒打退堂鼓。(編輯:楊凱翔)1110203
小提醒:禁止酒駕,飲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