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10年寄養家庭讓愛傳出去 助過動兒成長跨障礙

2021/11/17 14:51(11/17 15: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7日電)潘浩棟、蔡宜靜夫婦擔任寄養家庭10年間,曾照顧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孩子,秉持「一旦進入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孩子」,陪伴寄養童成長,展現對孩子無私奉獻的愛。

台灣世界展望會接受各縣市政府委託在北中南開辦家庭寄養服務,至今已經30年,在台灣目前與180戶寄養家庭合作,服務300名曾經受傷的孩子走出受暴的陰霾與傷痛,潘浩棟、蔡宜靜夫婦的家就是其中一戶。

潘浩棟與蔡宜靜是長期與展望會合作的資深寄養家庭,談起當初會成為寄養家庭,起源於潘浩棟長期服務於社福機構,夫妻倆有機會訪視弱勢家庭給予關懷,加上信仰引領,促使他們成為寄養父母。

展望會發布新聞稿指出,潘浩棟、蔡宜靜擔任寄養家庭10年間,曾照顧過動、注意力不集中、亞斯伯格症或妥瑞氏症等不同需求、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陪伴他們走過成長路上的種種挑戰。

回想過去10年的寄養經歷,蔡宜靜分享曾帶過一名有過動症和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因小孩在課堂上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和干擾其他同學的狀況,讓當時的老師很煩惱,「當時老師就對我們說,遇到這樣的孩子,卻不懂怎麼帶,那為什麼還要做寄養家庭」,雖然明白老師有自己的立場,但仍讓蔡宜靜感到相當挫折。

秉持著「一旦孩子進到我們家,就是我們的孩子」,為了幫助孩子適應學校,蔡宜靜與社工互相配合、分享資訊,也踏入校園與老師、輔導老師、學校行政人員一起討論,思考如何以最適合的方式幫助這個孩子,最後在寄養家庭、社工員與校園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孩子逐漸步上軌道,甚至老師也開始轉變態度,對孩子越來越用心。

即便多數人總認為,寄養兒童是被動、脆弱的角色,得仰賴寄養父母成長,但在潘浩棟、蔡宜靜眼中,孩子也是促使他們成長的一粒種子,他們彼此互相學習、體諒,並逐步建立起屬於他們的家,他們也感謝孩子的出現,讓他們有機會學習到更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以及獲得一份被孩子愛的感動。

台灣世界展望會今年發起「寄養30 邀你家1」行動,盼在寄養家庭數量遞減、受傷孩童需求從未減少的狀況下,呼籲大眾關注寄養家庭議題,在寄養家庭數量遞減的當下,邀請大眾了解寄養家庭服務,並發揮愛心加入寄養家庭行列。(編輯:陳仁華)11011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