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生白松露 深脈及小西氏石櫟8年後產子實體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30日電)繼2019年春天發表費時數年找到的台灣原生種白松露深脈松露,林試所今天再發表完成另一項台灣原生種白松露小西氏石櫟松露的人工培植技術,連同深脈松露都將在8年後產出子實體。
林試所今天召開「小西氏石櫟松露」記者會,發布已經完成小西氏石櫟松露的人工培植技術。
2019年春天,林試所發表費時數年,終於在2017年於南投溪頭地區油杉根圈土壤找到的台灣原生種白松露深脈松露,共找到10幾顆,並展開人工培植技術的開發。
且從2014年起,林試所森林保護組就投入台灣原生種松露的發掘,陸續找到5種,包含台灣腔塊菌、深脈松露、雲杉松露、小西氏石櫟松露及台東松露。
林試所森林保護組研究員傅春旭今天再宣布,已經完成小西氏石櫟松露的人工培植技術,預計8年後可栽培成子實體,10年後可以量產,意即像義大利一般,可在市場上買到松露產品。
他並說,之前發表的深脈松露,已有業者完成技轉,具備菌絲培養的人工技術,並能保存菌株;目前業者進一步嘗試要栽種出松露子實體,這家業者已在南投魚池找到海拔600多公尺、占地10多公頃的地,預計8年後可以產出子實體。
2018年在林試所高雄六龜研究中心的多納森林挖到小西氏石櫟松露的林試所森林保護組助理研究員林介龍說明,要栽植出松露子實體,必須將菌絲掛到松科或殼斗科生長約1年半的苗木根上,接著在生長箱或苗圃觀察1個月左右,此時所用土壤並須經滅菌處理,然後觀察樹根出現膨大,才能確定已經共生、完成接菌,再將接種合成的菌根苗木移植到山上生長。
他並說,隨著松露品種不同,長出的子實體大小也各異,有的直徑才0.5公分,有的數公分。
林試所所長曾彥學說,白松露要價不菲,每公斤新台幣7.8萬到8萬元,是餐桌上的鑽石;主要產地是義大利、法國及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台灣近5年的特殊食用真菌,包含松露,年均進口210公噸;估計台灣原生種有21種(台大找到2種、林試所發現5種),還有10幾種待發現、栽植,未來商機可期。(編輯:陳政偉)11003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