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職場目睹生離死別 陳琬雲勉學弟妹確立夢想多點堅持
時下許多人搭著升學直通車,一路念完大學或研究所才就業,學習歷程缺乏職場經驗,不知道自身志向或是需要的技能,也欠缺課本以外的人生探索。因此教育部和勞動部推動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鼓勵高中職畢業生先就業2、3年再讀大學,每月5000元儲蓄金搭配特殊選才等4個升學管道,為青年發掘更多生涯選項。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31日電)高中畢業就先到賣場工作的陳琬雲,克服收銀賠錢過渡期,學到寶貴又實用溝通技巧;之後轉為護理師助理員,無數次目睹生離死別,曾躲角落大哭一場,體會生死悲喜,她辦了器捐卡,更確立投入醫護夢想,目前就讀中國醫藥大學護理系,勉勵學弟妹常常尋找目標,對自己夢想多點堅持。
陳琬雲今年透過特殊選才管道進入中國醫藥大學護理系就讀,她接受華德福教育,畢業前必須先到職場實習,第一份工作她到商場擔任收銀員及接線人員。
自小想投入醫護界的陳琬雲本來很反抗,但父親鼓勵她「比起有專業技能,溝通更重要,服務業是最貼近也最快速可學到溝通技巧的地方」。
陳琬雲進入賣場擔任收銀員,本以為只是收錢的工作,未料,碰上中元節檔期,賣場忙翻天,工作3天就少了新台幣3000多元,她說,當下心想還是新手沒關係。
不料,接下來有一、兩個月工作期間都不斷賠錢,每月薪水有1/3都沒了,最後她終於忍不住大哭,還好工作慢慢地熟能生巧,她也進入佳境。
半年後,陳琬雲轉到線上購物擔任接線人員,常遇到外國客人來電,陳琬雲的英文溝通沒問題,也成為主要服務外國客人的人員。
擁有一半排灣族血統的陳琬雲鮮少說台語,台語讓她在溝通時吃足了苦頭,但經過密集學習,現在已能聽得懂台語、還能應答如流。
陳琬雲的父親是名外科醫師,她從小看過許多醫學影片,對醫學相當有興趣,第二份工作來到醫院的開刀房,擔任護理師助理員,負責準備開刀所需的工具器械,由於今年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陳琬雲感受到醫院內防疫的緊張氣氛。
在醫院工作,她發現護理師的工作時間長,而且在醫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必須承受來自病人、醫師的壓力,適時的居中緩和兩者的衝突、矛盾,比起醫生更常接觸病人,當醫師不在時,護理師必須安撫病人。
開刀房的工作忙碌且急迫,她說,當緊急車禍出現,病歷單還來不及印,必須得憑藉經驗,準備開刀所需的器械,有的僅需要1個套組,有時則需要裝滿套組的一整台推車,工作雖然辛苦,但陳琬雲學習到,越是緊急狀態,反應力、專注力更需要具備。
隔著開刀房的門,陳琬雲迎接新生命的降臨也目睹到親人死別,深刻體會生死之間的歡喜與悲痛。她回憶,有次遇上學姊的哥哥因車禍過世,後來宣判腦死還器捐,當下她情緒激動,跑到角落放聲大哭,隨後自己也辦了張器官捐贈卡。
在開刀房工作半年後,每天夾處生死之間,有天陳琬雲發現自己在面對死亡時,竟感覺「習以為常」,她不解「為何情感消失了」,麻木的情緒讓她感到害怕。
今年陳琬雲透過特殊選才管道考取大學,班上同學多是以傳統升學管道,年齡小她2歲,彼此相處很好。若有機會重來,她說,還是會選擇先出來工作,因為在職場上,她學到了,必須自己兼顧工作的各方面並且學會負責。
許多人的求學目標都是考取大學,但考上大學後卻不知未來的目標。陳琬雲發現班上同學選讀護理系的理由大不同,有人因為家人緣故,也有人喜歡幫助人,還有人的理由是「分數上了就來念」,對於上大學的後續發展,許多人沒有規劃,也讓她感到十分訝異。
她說,求學時,校方在每個學期都會要求學生問自己「我是誰」「將來想做什麼」,每一次專題報告,所做的內容都會跟自己未來的興趣有關,同學對未來都有明確的方向。
她想告訴高中職畢業生,在兼顧課業下,也要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件事情可以讓你堅持到最後,有時候堅持一下自己的夢想,不要一生都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編輯:卞金峰)10910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