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面對疫情衝擊 科技部邀民眾「記疫」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8日電)科技部今天舉辦「記疫培力工作坊」,邀請民眾記錄下疫情期間的生命故事,彙整各方經驗,幫助台灣面對下一次可能的戰役。
科技部人文司指導的第1場「記疫培力工作坊」今天在交通大學舉辦,會中邀請多位傳播學者與社會學者,分享文字、影像紀錄、口述訪談方式,讓近百位有心記錄下疫情對社會影響的民眾,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與反省這個特殊經驗。工作坊總共舉辦3場,後2場預計在8月6日與8月29日舉行。
負責規劃工作坊的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林文源受訪時表示,疫情不只影響個人健康,也大規模影響社會大眾的心理感受與生活習慣。
他舉例,民眾在疫情期間難免會有「自己人」、「他人」的區別感,並反映在對台灣邊境管理、口罩領取政策的意見上。疫情爆發後,台灣醫護人員曾面臨污名化的壓力;經濟層面上,則廣泛影響國內外企業的營運。
至於社交距離規範衝擊人際互動模式,林文源舉例,台灣很幸運沒有大範圍封城,許多歐美地區的朋友都提到,因為疫情,他們長時間被迫足不出戶,也必須重新學習如何跟家人、跟自己相處。
他也觀察到,緊急重大災難會把日常看不見的問題凸顯出來,像是疫情期間人們不能出門,某些地區甚至家暴事件頻傳,「對很多弱勢族群來說,家並不一定是最安全的地方」。
林文源表示,藉由工作坊,累積人們的多元經驗,這些經驗也許當下看起來很相似,但5年、10年後,也許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台灣,面對下次的災難能有更好的準備與政策規畫。
工作坊是科技部為期1年「新冠肺炎影響之人文社會反思與治理整合型計畫」的子計畫內容之一。科技部人文司司長林明仁接受採訪表示,2月疫情剛發生時,他就開始思考如何整合人文社會學界,一起跨領域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才提出這項涵括人文社會、風險治理、倫理、經濟等面向的計畫。
林明仁提到,疫情發生時,多數人第一時間可能會先想到醫療相關的檢測、疫苗跟治療等研究成果,但是疫情牽動大幅度的資源調配,後續影響層面更值得關注,希望藉由這項計畫組一個「人文社會國家隊」,幫助人們面對後疫情時代。(編輯:楊玫寧)10907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