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環保署啟動30處醫院放流水調查 探尋新除污技術

2020/3/17 17:2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7日電)環保署今天表示,為消除民眾對於醫院放流水的疑慮,今年已啟動30處醫療院所檢驗;並強調根據過去調查數據,都與世界標準一致,會再因應新興污染尋找新的處理技術。

外界擔心醫院抗生素若排入河中,可能造成菌類不停演化,甚至養出「超級細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水質保護處長吳盛忠告訴中央社記者,根據之前逐年調查,藥品流入河川的濃度其實非常低,也與世界標準一致,實際影響不大。

吳盛忠表示,現在醫院會在放流水處理中加入次氯酸鈉消毒,除了能夠殺菌(如大腸桿菌)外,也能產生氧化作用,將化學物質分解;仍然希望醫院將放流水分流,減少處理量。

吳盛忠指出,今年已規畫進行30處水質檢驗,針對醫院放流水中化學物質進行調查,從源頭管理,並尋找新的處理技術;現有的技術其實沒有什麼問題,但包括台灣,針對一些新興的污染物,全世界也都在尋求更好的處理技術。

吳盛忠說,目前在學術界、實驗室等都有在研究,若有效,未來都可以推廣;他舉例,學界已利用電漿打進水中產生臭氧,將病毒分解,就不會流入環境,現已進行測試,會再持續觀察成效。(編輯:李錫璋)10903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