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列車從負評到好評 台鐵半年的美學進化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3日電)台鐵今年初打造環島之星觀光列車,設計慘遭外界批評,在短短半年時間內,柏成設計加入改造13輛列車今天亮相,台鐵局高雄機廠長謝進崑激動地說,「台鐵要有美學了。」
時間退回到今年2月21日,台鐵局宣布斥資新台幣7900萬元打造29輛環島之星觀光列車,原本是一件好事,將舊車廂改造再作為觀光用途,以增加台鐵收益,然而負責觀光列車改造案的謝進崑說,「結果隔天卻是如雪片般飛來的負評。」直指「台鐵毫無美學」,內裝充斥著令人驚嚇的「中華民國美學」,醜到全民都有感,台鐵形象大損。
謝進崑為台鐵局高雄機廠長,高雄機廠主要業務在維修台鐵各式無動力客車及貨車車廂。要改造舊型的莒光號為觀光列車,謝進崑身為主要負責的對口之一,他表示,當時已經改造了29輛列車,「案子都要執行結束了」,沒想到卻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同樣負責觀光列車改造計畫的台鐵局花蓮機務段副段長江正龍,先前是工事科股長,他坦言,排山倒海的負面評論,讓台鐵內部受到不少壓力,「但問題是,我們都是拿摃槌仔的人,從事車輛維修,不懂要怎麼樣才會變得好看」。
排山倒海而來的負評,讓江正龍經常失眠,「想到這個問題就睡不著,但又不知道怎麼克服。」那時無論是鐵道迷或是設計圈,大夥都把台鐵罵得一塌糊塗。
今年4月,台鐵局長張政源宣布成立台鐵美學設計諮詢審議小組,「把台鐵罵得最凶的統統找來」,由設計師吳漢中為代表,齊聚各界專家,把29輛當中尚未施作完工的13輛列車,邀請在國內外得過許多設計大獎的台灣設計團隊「柏成設計」,導入美學概念重新改造。
江正龍說:「美學小組成員進來之前,就是少一個靈魂人物穿針引線,大家都知道哪裡不好,但就是沒有人告訴我們,要怎麼做才會好看。」
百年歷史的台鐵局,藉由火車運輸乘載人們前行不同目的地,多年來台鐵聚焦在安全問題,至於美觀,對學工程、機械出身的台鐵員工而言,那是另一個世界。
江正龍表示,他永遠記得柏成設計5月底第一次在會議上的提案,簡報完,現場的掌聲大概有10分鐘之久,他眼眶泛紅說,「大家都非常感動,我是裡面掌聲最大的一個,覺得看到一條路了,不再是忙得不知所從。」
柏成設計建築部設計師吳玗恆指出,觀光列車改造計畫最順利的就是「台鐵完全沒有改任何的設計」。過去設計師的困難在於和業主溝通,能在半年內改造成功,關鍵在於台鐵對設計師團隊信任,反倒是後面的施工才是困難所在。
柏成設計合夥創辦人王菱檥說,當時台鐵的美學災難遭受到許多批評,「但火車其實很難設計,並不是大家看到的這麼簡單」。
吳玗恆表示,所有運用在火車上的材料,都必須兼具低煙、無毒、難燃、耐久性,比室內設計裝修法規還要嚴格,包括現在看到的窗簾、貼膜、座椅布料等,全都是經過好幾回的檢測。
尤其把火車內裝拆開後,裡面隱藏著密密麻麻眼睛所看不到的管線,而這些管線都無法拆除或隨意更動,這都是促使這些超過30年以上火車運轉的重要器官,也使得施工難度提高。
改造過程中也時常顛覆台鐵局、台車公司過去的作法,江正龍表示,「過去因為沒有整合機制,部門之間都是各自做各自的。」因此才會有一個馬桶按鈕,旁邊出現2到3個壓克力指標,標示「這是按鈕」,重複又多餘的設計,反而降低美感。
半年來柏成設計只要在施工上遇到問題,謝進崑、江正龍在第一線很快就協助解決。江正龍說,最後3個月幾乎每天開督導會議,他有時甚至半夜睡到一半,臨時想到什麼構想,立刻跳起來傳訊息到Line群組,「每天在跟時間賽跑,大家卯足了勁,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
謝進崑平時在高雄工作,每次開會得先從高雄搭車北上,身為台鐵人,他沒有搭高鐵的理由,開完會再繼續搭5小時的火車回高雄,通常已經是晚上12時。
看著改造後黑、橘色的觀光列車亮相,謝進崑感性地說,「進到車廂,很像回到家的感覺,以往台鐵重視安全,但現在,台鐵要有美學了。」
導入美學設計讓觀光列車改造成功,江正龍臉上的笑容終於開了,他笑說,「因為這個案子,和學設計的大女兒多了一份共同話題。」(編輯:張雅淨)10812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