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再生記憶可被改寫 中研院發現關鍵調控基因

2019/11/28 11:26(11/28 12: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8日電)動物界有許多生物具有再生能力,中央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透過調控特定基因可以改寫動物的再生記憶,打破過去科學界認為再生記憶不能被改寫的觀念,研究結果登上國際期刊。

漫威電影「死侍」主角具有再生能力,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脊索動物像是蠑螈、斑馬魚等在身體受損之後可以恢復成原本的樣貌,過去科學界透過研究,總認為再生記憶不能被改寫,但中研院最新研究打破過去科學界的觀念。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陳振輝研究團隊透過大規模隨機基因突變的方法,發現再生記憶受到影響的斑馬魚,接著經由高解析度的基因定位分析和遺傳學的互補測試,找到再生記憶受損的斑馬魚其突變點所在的位置。

陳振輝指出,突變點發生位置在一特定基因DNA聚合酶阿爾法次單元2(DNA polymerase alpha subunit 2,pola2),進一步談討其活性,發現此基因可以影響DNA複製及細胞分裂。

陳振輝表示,研究發現,透過調控pola2的活性,可以創造新的再生記憶,讓成年斑馬魚在受傷後,再生出縮小版的尾鰭或魚鱗,且被改寫後的再生記憶可以長期穩定存在,控制往後受傷後新生組織的大小與形狀。

為了了解類似機制是否會影響其他再生動物,陳振輝也與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怡璇及臨海研究站主任游智凱合作,發現類似機制也會影響頭索動物文昌魚和環節動物水蚯蚓的再生反應。

中研院表示,這項研究成果不僅發現可以影響再生記憶的關鍵基因、探討了再生記憶儲存的位置,更提出再生記憶提取的新模型,過去基於「再生記憶不可能被改寫」所提出的模型和假說也都需要重新探討或修正;此研究成果已經在27日登上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編輯:管中維)10811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