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活體弓魚長時凌虐又不保鮮 籲拒買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4日電)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公布調查影片揭露攤販因應消費者喜好而販售的活體弓魚,國內外專家說魚會慢慢痛苦而死,且肉質不如致昏冷凍處理衛生,呼籲勿買,農委會應定規範。
今天是10月4日世界動物日,動社舉行「虐待魚,不會有好肉!拒買『活綁鱸魚』記者會,公布調查影片https://www.east.org.tw/action/8387。
會中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黃之暘說,一般人對於魚類的動物福利感受性較弱,但科學研究早已證實魚類能感受疼痛,也會因為緊迫與恐懼感到痛苦。
何謂「活綁鱸魚」「活體弓魚」,黃之暘說,就是用尼龍繩穿扯過於嘴、鰓、鰓蓋,拉到魚尾綁住,讓魚體成弓形,會造成痛苦、緊迫,慢慢痛苦而死。
動社進行調查的影片中,曾受邀來台的蘇格蘭魚類獸醫集團(FVG)創辦人沃爾(Tony Wall)針對「活體弓魚」的做法說,「魚被綁成如此不自然的姿勢,身體會承受極大痛苦,延長痛苦而死的時間。痛苦、緊迫會讓魚體內釋放的乳酸量變很高,導致魚肉被污染、肉質下降,採用這種做法的魚肉肉質會變差。」
沃爾並說,在自然狀態下,魚從來不會有這種姿勢,必定產生劇烈疼痛,穿線過程也造成疼痛,魚鰓被迫打開,氧氣量緩慢降低,窒息過程變得十分漫長,為了讓魚活著,不斷灑水或浸水,更可能造成魚體污染或細菌感染。他強調,此做法十分殘忍,魚非常痛苦,魚肉品質也會下降,有細菌污染的風險。
動社並公布,台灣養殖鱸魚中,目前就以占68%的金目鱸被採用活體弓魚方式販售,根據農委會統計,全台共24個漁市,其中17處有金目鱸交易,電話訪查發現不是全都這麼做,有8處部分活魚有綁繩。經查訪攤商了解,魚痛苦而死的時間約8至12小時。
動社的調查影片裡,有攤販說「因為客人要」才這麼做。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也有3處漁市說,只賣冰鮮,不賣活魚,顯示這做法不是台灣的常態,估計107年金目鱸交易量約1035.8萬尾,其中約345萬尾採此作法。
甚至有攤販說,「消費者以為魚一定要買活的才新鮮,你想嘛。很多魚從南部運上來,一整天的運輸、折磨,要加什麼才能讓魚維持活著?」「以為看到魚被綁著就是活的,那些魚都嘛死很久。還有故意死後綁起來。」
黃之暘呼籲,善待食物就是善待自己,消費者自覺可導正市場作法,致昏冷凍處理更能確保新鮮、衛生。
陳玉敏說,活體弓魚不僅不符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對養殖魚類動物福利規範,也恐違反動物保護法,應取締;農委會應制定「魚類飼養、捕撈、運送、展售、致昏與宰殺動物福利規範」,與國際同步進化。
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月底將邀請相關領域產、學、團體召開「水生動物的動物福利規範」會議討論,了解科學研究報告的證實內容、多少人採此做法等,才能確認是否有虐待動物,還有擴大既有冷鏈系統,也可逐步取代活體弓魚。(編輯:管中維)10810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