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年奪6000命 醫警告:1/3患者不知罹病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7日電)醫師表示,每年有6000人因高血壓喪命,且全台20歲以上成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卻有多達1/3患者不自知,呼籲民眾養成量血壓習慣,降低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
今天是世界高血壓日,台灣高血壓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舉辦記者會呼籲民眾要「知道自己的血壓Know your number」,高血壓患者也應配合醫囑將血壓控制達標,降低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疾病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民國106年高血壓性疾病高居10大死因第8名,一年奪走超過6000條性命,死亡率也從96年的8.6%攀升至25.8%。
台灣高血壓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指出,全台年過2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全台500萬名患者當中卻有1/3不知罹患高血壓。
王宗道說,一般人血壓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民眾若經診斷為高血壓且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者,可先透過限鹽、限酒、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適度運動等生活方式調整,經觀察3個月後血壓仍未獲得控制,則應用藥治療。
不過,有部分患者即便用藥也無法將血壓控制下來,馬偕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應湘說,他曾遇過一名男性患者,雖然用到5、6種藥物,血壓仍舊控制不下來,年僅40歲已兩度中風,藥物的暈眩、水腫、男性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也令他相當困擾。
李應湘說,台灣高血壓學會、心臟病學會自2017年起邀集全台近20名專家,整合相關醫療文獻以及台灣、亞洲經驗,討論出治療共識,若是使用3種以上降壓藥達最高劑量、持續1個月血壓仍無法控制達目標值,或是無法按時服藥、難以忍受藥物副作用,或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器官受損等情況,建議可使用「高血壓導管治療」。
李應湘解釋,腎臟在血壓的調控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若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會導致腎素分泌增加,提升鈉再吸收作用、降低腎臟血流,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只要以導管進入腎動脈,透過微能量降低末端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活性,就能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王宗道說,經此手術治療後,患者平均血壓降低效果相當於服用1.5顆到2顆降壓藥,國內已累計超過190例經驗,部分患者甚至不需再服用降血壓藥。
此外,王宗道也提醒,治療高血壓的第一步是正確測量血壓,除了門診測量血壓、居家自行量測之外,24小時連續血壓測量,可以測定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均血壓值及變動的情形,對於高血壓的診斷及評估幫助相當大。(編輯:方沛清)10805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