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斗六大圳通水圳頭祭 滋潤雲嘉萬頃農田

2019/5/15 17:57(5/16 08: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15日電)斗六大圳每年5月15日啟動通水灌溉期,雲林農田水利會今天在林內觸口分水門,舉行俗稱圳頭祭的通水典禮,再度勾起人們對於斗六大圳由國人獨力建造的輝煌歷史記憶。

雲林農田水利會準備三牲等祭品,上午由會長林文瑞率大斗六灌溉區的會務委員、水利小組長、班長及農民會員等敬拜天地,祈求斗六大圳年度通水順利。

林文瑞指出,斗六大圳的取水權利從每年5月15日至12月31日,水源引自濁水溪(早期也引自清水溪),流經雲林縣林內鄉、斗六市、古坑鄉、嘉義縣大林鎮等4地23村里,灌溉1萬多公頃農田。

林文瑞表示,斗六大圳通水流經萬頃農田,稻米、蔬果的文旦、柳丁、火龍果等都受到滋潤,舉行圳頭祭祈求通水順利,也讓農民安心用水無虞,農產品都暢銷大賣。

根據雲林農田水利會的斗六大圳沿革,斗六大圳於民國36年8月開始興建,當時日本人已經離開台灣(台灣經日本統治後於民國34年光復),又逢社會動盪,苦無經費與工程人員,幸得美援而順利進行。

斗六大圳沿革記載,當時擔任會長的謝堡丁率團隊克服萬難,於46年完成主幹線,之後包含原幹線擴建與新建幹線的斗六大圳幹線續建工程於96年竣工,全長近29公里的綠美化大圳完成,其中續建工程約15公里。

林文瑞表示,台灣早年土地貧瘠,缺乏灌溉系統,謝堡丁在興建之初發出豪語,要大斗六區「石礫上將生長花果」,如今印證夢想實現,斗六大圳工程雖然不如嘉南大圳和日本水利工程技師八田與一出名,但斗六大圳卻是台灣光復後,第一個由台灣人自行設計和興建的水利灌溉工程,值得驕傲與讚揚。(編輯:翁翠萍)10805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