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食物從土地到餐桌 大學生拍片推食農教育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30日電)交通大學學生團隊深入宜蘭內城社區,體驗農村生活、在地文化,瞭解食物從土地到餐桌的過程,並拍攝影片,藉此推廣食農教育,希望讓大家更懂得珍惜食物。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學生楊巧柔、簡文怡、嚴銘浩組成團隊,鎖定宜蘭內城社區,以「從土地到餐桌」企劃申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尋找感動地圖計畫,以影片記錄內城社區推廣食農教育的點滴。
楊巧柔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是個都市小孩,很少有機會接觸農村,後來偶然參加一個活動,到宜蘭內城社區體驗農村生活,親自踏上土地、參與種菜和拔菜,對食農教育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希望發揮自己所學專長,記錄下內城社區投入食農教育,為食農教育推廣盡一份心力。
「食農教育就是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去實踐教育」,楊巧柔指出,食農教育期盼透過教育喚醒孩子珍惜食物、友善土地,但只靠學校教、耳朵聽,很難讓一般都市孩子有感,唯有親自體驗過,瞭解食物得來不易,才能真正將觀念內化。
為了體驗和記錄「從土地到餐桌」過程,團隊成員拜訪內城社區發展協會、內城生態學校和友善耕作的農夫,由於團隊三人都是都市小孩,對於體驗農事的經驗相當難忘。
楊巧柔回憶,自己第一次進到田裡時,正逢宜蘭雨季,踩在田裡都是泥巴,原以為拔菜很容易,實際執行起來卻發現自己動作很慢,就連挖芋頭、採收秋葵也有學問,透過農事體驗,讓她們看到蔬果的全貌,而不是擺在餐桌上的樣子。
除了農事體驗,團隊成員還搭著以前犁田用的鐵牛車探訪社區生態景點,親手感受山泉水的潔淨清涼,另外還參與建灶過程,記錄師傅如何將一塊塊紅磚堆砌成灶,更因此認識灶文化。
團隊成員也訪問從事有機耕作和友善耕作的農民,楊巧柔表示,有農民是因為孩子問起田裡的青蛙怎麼叫,讓他很感慨,決定放棄原本工作轉而從事農耕,也有農民為了土地好,堅持不使用農藥,晚上帶探照燈親自去田裡撿拾會危害農作物的螺類,他們的耕作都是以不傷害土地為原則。
楊巧柔表示,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食農教育,團隊透過空拍機、360度攝影機等器材,記錄內城社區如何推廣食農教育的點滴,並剪輯成影片,希望喚起更多人對土地的重視、對食物的珍惜。(編輯:管中維)10801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