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人才流失 立委籲大學分流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10日電)台灣高教人才不斷被挖角,民主進步黨立委吳思瑤今天說,大學應分流,讓幾個研究型大學為台灣高教競爭力努力,其餘學校發展特色,並搭配教師多元升等,多管齊下解決問題。
中國推出惠台31項措施吸引台灣人才,加上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頻頻挖角台灣的研究團隊,引發各界關注。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吳思瑤說,世界各國延攬台灣人才之前就有,中國推出惠台措施,因為語言、文化相通,將更有誘因,是執政黨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
他說,高教留才要提供更好的環境與待遇,教育部對於老師也應該適才適所,讓研究型的學者去做研究,教學型的學者協助學生實作,做產學鏈結,或是進入社區做高教深耕,不同的老師要給予相對公平的多元選擇機會,讓他們有升遷的可能,不要大家都去做研究。
她說,大學也需要分流,留下約5個研究型大學,為台灣高教競爭力全力去衝,其他學校則是發展特色,為了台灣培養下一個世代需要的人才。
曾在大學任教的中國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說,高等教育學費不漲,也就造成研究經費有限,國外很多研究團隊用重金禮聘,對台灣學者來說是很大的吸引力,因為但台灣的學校經費有限。
她認為,包括學費政策等高教經營模式需要大破大立的翻轉,例如可以開放有些家庭環境富裕的學生,付出更多的學費,補助其他清寒學生,也不要讓高教老師同時負擔服務、教學、研究,讓很多老師喘不過氣來。她也建議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應該分流。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說,攬才留才確實重要,教育部之前推出的「玉山計畫」就是這個目標,但在「育才」方面似乎沒有太多對策,像是近幾年碩博班數量銳減,碩博班的休學率年年攀升,全台各大專院校博士班在民國104學年度休學率是25.83%,等於每4人,就有1人休學,顯見高教人力即將面臨斷層的疑慮。
蘇巧慧說,處於全球化時代,各行各業的人才頻繁流動已是常態,她呼籲,教育部應該全面調查、盤點高等教育的問題,並評估解決方案,為台灣營造更優質的學術環境。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說,台灣高教過去培養出來的博士,都以教學為導向,而非以研究為導向,但是少子化後教職爆滿,因此真正的問題是高教人才過剩,也顯示出人才培育上是有問題的。
他認為,高教的「學用落差」很大,很多博士在台灣找不到教職,加上產業研究需求較小,所以其他國家來台攬才,部分也是用台灣過剩的人才,加上台灣研究派閥嚴重,如果學者無法進入派閥,也比較容易被國外挖角。
他建議,高等教育應該轉往科技部,成立「學術及科技部」,徹底解決台灣高等教育學用落差的問題,讓學用能夠合一。(編輯:林興盟)10703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