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體制外 實驗教育登堂入室
實驗教育扎根向上延伸3-1(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1日電)從體制外的另類教育,到通過立法院立法,甚至成為教育部主打政策,台灣的實驗教育走過20年歲月,逐漸走上檯面。
今年1月,教育部將「實驗教育多元展能」當作年終記者會的主題之一,邀請多個實驗學校分享經驗。國教署長邱乾國致詞時不禁感嘆,20年前想都不敢想,實驗教育居然可以在教育部內辦記者會。
台灣實驗教育從民國79年,人本教育基金會成立森林小學開始,很長一段時間都被當成「體制外」教育。參與實驗教育的家長,不時會收到強迫入學勸導單,人本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甚至差點因辦學而坐牢。
不過隨著少子女化、教育鬆綁,以及教育選擇權、學生學習權等概念從西方傳入台灣,實驗教育也逐漸走向檯面化。立法院於民國103年通過實驗教育三法,保障實驗教育學生的權益,也讓人數直線上升。根據教育部統計,106學年度「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人數已達到4831人。
另一方面,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也成為許多偏鄉學校求生存的途徑,106學年度已有51所公立學校、3所私立學校辦理,其中有16校屬於原住民重點學校。
政策鬆綁的腳步並未停歇,教育部規劃將「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延伸至專科以上學校,「實驗大學」成為可能的選項。高中以下實驗學校,學生人數從480人放寬為600人,佔同一教育階段比率由10%放寬至15%。
不過,實驗教育的大幅鬆綁,也引起部分教育團體的擔憂。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便多次舉辦記者會,理事長張旭政呼籲政府推動實驗教育時,不能放棄「公共化」的裡向,影響學生受教權平等、保障階級流動的教育功能。
全教總擔心實驗教育學校自訂入學條件,排除社經背景不佳的學生,進一步形成階級劃分和標籤化,有錢子弟讀實驗學校,勞工孩子只能讀一般中小學。同時也擔心實驗學校大量聘請沒有教師證的人,用代理教師取代正式教職。
對此,教育部則強調實驗教育三法中,明訂教育主管機關的審查機制,如果學校出現設定招生門檻、不符招生理念等狀況,縣市政府也可依法把關。(編輯:陳清芳)1070221
延伸閱讀》實驗教育辦出特色 偏遠小校谷底翻身
延伸閱讀》實驗教育延伸大學 交大當先鋒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