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切骨盆腫瘤結合3D列印 術後8成可行走

2017/9/26 16:15(9/26 17:4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6日電)骨盆腫瘤切除手術是醫界一大難題,不僅恐傷及神經、血管,調整鋼板曲度更費時費力。三總3月起結合3D列印技術,預先模擬鋼板放置位置及曲度,讓患者恢復行走機率提高到8成。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科主任吳佳駿今天在醫療成果記者會中表示,骨盆是由髂骨、坐骨、恥骨組、薦椎、尾椎所組成的圓盆狀結構,是人體結構學裡最複雜的部分,匯集許多重要的下肢神經及大血管,手術風險相當高。

吳佳駿說,過去醫療團隊面對骨盆腫瘤時,術前只能以X光及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判斷骨盆腫瘤的大小及位置,手術時必須小心避開神經及血管,切除腫瘤後再置於鋼板固定骨盆上的骨頭,但因骨盆結構是複雜的三維曲度,一塊鋼板經常得調整10到15次,才能盡量達到立體服貼的固定角度。

正因如此,手術時間不僅長達6小時,出血更高達2000c.c,更會增加感染風險、降低存活率,而且由於鋼板無法完全服貼在骨頭上,患者最後也僅有15%至20% 機率能夠恢復行走,是骨骼肌肉領域公認最難的手術之一。

吳佳駿指出,今年3月起三總結合3D列印技術,在手術前先將長了腫瘤的骨盆以一比一的比例印出,預先模擬鋼板放置的位置及曲度,腫瘤切除後就能立即固定骨頭,手術時間將縮短至4小時、出血量也降到1000c.c ,恢復行走機率高達80%,術後6到8週就能下床走動。

吳佳駿說,原發性的骨盆腫瘤相當少見,大多是其他癌症進入末期後轉移,但因骨盆腫瘤初期僅會感到骨盆酸痛不舒服,症狀並不明顯,直到出現疼痛、骨折等症狀,腫瘤都已經長到5公分以上。

吳佳駿指出,三總至今已利用3D列印技術治療7、8 名骨盆腫瘤患者,未來可望推廣到其他腫瘤區域,盼造福更多骨骼肌肉系統患者。10609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