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歷經二戰砲火 立志救人成腦外科泰斗

2017/3/18 13:53(3/18 14:3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8日電)歷經二戰砲火,眼見腦部中彈傷者,醫師卻無力回天,讓當時還是醫學生的施純仁走上神經外科道路,開創許多腦部手術里程碑,如今95歲的他,只盼當永遠的學生,學習到最後一刻。

台灣外科醫學會今天舉辦50週年年會,聯合21個外科系醫學會及1個基金會共襄盛舉,今明兩天舉辦學術研討會,高齡95歲、見證台灣醫療史的神經外科界泰斗施純仁也拄著拐杖出席。

回想起讓他立志成為神經外科的關鍵時刻,是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45年5月31日,台灣還處於日本統治時期,當時的一草一木,施純仁都歷歷在目。

那天是歷史上知名的台北大空襲,超過3000名台北居民當場死亡,數萬人無家可歸,施純仁說,當時他僅是一名帝國大學醫學生,遇上美軍砲火狂轟,教室、醫院走廊都垮了,隨後大量遭機關槍掃射的傷患不斷湧入,身為畢業班學生代表的他,在醫院門口指揮動線,幫助護送傷者就醫。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兩名腦袋卡著子彈的士兵,送到醫院時還能說話,但當時外科醫師對腦部一點辦法也沒有,隔天便兩名士兵都天人永隔,「連日本教授都無法救活他們。」

「台灣沒有神經外科的醫生,腦部受傷的病人誰來救?」這樣的想法在施純仁腦中揮之不去,也讓他下定決心走上神經外科的道路,戰後帝國大學改名叫台灣大學,他便成了台大醫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畢業後,施純仁本來可留在台大擔任助手,但一方面宿舍被毀,沒地方住,加上恐多年無薪可領,原打算回中南部作個普通的開業醫師,後來在因緣巧合及恩師協助下,他總算完成一般外科訓練,1952年發表5例開腦瘤病例,是台灣首件正式腦瘤手術報告,為台灣的神經外科發展打下基礎。

如今高齡95歲的他,即便已培育出杜永光、邱文達等神經外科界權威,桃李滿門,施純仁仍笑說,他願意成為永遠的學生,學習新知直到不能呼吸為止。10603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