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倡平衡體內生理 防內毒素傷身致病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日電)毒物專家吳家誠表示,最新科學研究指出,長期的腦部組織新陳代謝不良與不能平衡,引發自體細胞或體內微生物產生內毒素,有可能與阿茲海默症、巴金森症、自我免疫系統失常的慢性疾病有關。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人類的生理透過同化與異化作用維持新陳代謝,讓空氣、食物轉化為生理與身體功能所必須的物質,也把生理生化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透過排泄送出體外,於這樣的機制中,維持一定的生理恆定性(homeostasis) 與生理平衡狀態。否則,當然會受到生理上的傷害,甚至產生疾病。
吳家誠說,這些現象通常都是透過體內不同化學物質的作用,與其量的傳導造成的影響。例如,當身體受重大衝擊,神經細胞之間的傳導物質,會因此而快速增加,有時會因為量的突然增加,卻造成接受方神經細胞的傷害,說明了自體產生的化學物質於生理不平衡的情況下,也會造成健康上不良的影響,所以如何維持人體生理面的恆定性與穩定性,對健康維持層面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他指出,當新陳代謝無法平衡的情況下,長期而言,更可能造成嚴重的疾病;最近跨國的科學研究也具體說明,過去尚未清楚的阿滋海默症的肇因, 是知名的,有毒性的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s),無法透過完整的腦部新陳代謝消除,而累積在腦細胞膜表面,然後聰明的產生變形 ,得以進入細胞內,影響了腦細胞的粒線體產生能量的功能,然後令腦細胞死亡。
吳家誠說,根據科學研究顯示,這樣的過程是漸進的,可能會有10年以上的時間,也說明了長期的腦部組織新陳代謝不良與不能平衡,所產生的嚴重疾病。在身體體內,除了自體的細胞之外,尚有許多共生共存的微生物,俗稱的益菌與害菌,它們的新陳代謝其實也應該併入身體總體的新陳代謝中,加以考量,才能夠完整的維護生理機能順暢與健康。
而因為這些微生物新陳代謝的過程的需求與產物,都可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身體的健康,甚至造成嚴重的疾病與長期的慢性病。
吳家誠指出,最近的科學研究顯示,有些體內微生物所產生的內毒素(endotoxins) 除了容易造成讓人體產生如感染性疾病的發炎症狀之外,尚可能產生阿茲海默症、巴金森症、自我免疫系統失常的退化性關節炎、血管阻塞、中風與糖尿病。這也說明了人體本身除了自我的細胞之外,尚需顧及與體內眾多微生物間的生態平衡。
具體而言,體內的微生物其存活所需養分,實質上也來自我們的飲食與自體細胞的代謝產物,許多這些會產生內毒素的微生物所賴以為生的養分,常常是油脂性及與油脂互溶性高的化學物質。
科學研究指出,日常飲食中,過高與不良的油脂類食物,確實從體內生理恆定與平衡的角度而言,具有相對高的健康風險,所以透過飲食照顧自己細胞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與人類共生共存的微生物所需要良性發展的資源。10510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