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不能取代上帝 只是幫點小忙
唐獎生技醫藥系列報導4(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9日電)第二屆唐獎生技醫藥獎3名科學家帶動「基因編輯」革命,卻也觸及倫理界線,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認為,基因編輯不能取代上帝,「只是幫上一點小忙。」
唐獎得主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道納(Jennifer A. Doudna)、張鋒3人開發出的「CRISPR/Cas9」技術平台,大幅改進基因編輯的精準度和實驗週期。科學家正將它運用在小鼠研究、癌症治療、植物品種改良等領域。
然而,一旦觸及人類基因的修改,便有倫理爭議。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說,如果富有的人可以修改胚胎基因,讓下一代長的比別人高、比別人聰明,在一開始就占盡優勢,甚至要把一整個民族的基因都改良,在現今社會「人生而平等」的觀念下,難以被接受。
現在「CRISPR/Cas9」最快的應用會是在植物上,李遠哲說,「基因轉殖」作物備受討論,除了擔心製造出新的東西對人體不好,也有人認為創造出防蟲的作物,會破壞生態的平衡。現在學界傾向不添加基因,而是把沒用的東西去除掉,例如玉米有一些澱粉無法被人類消化,如果能透過基因編輯,剔除掉這些基因,就能餵飽更多的人。
中研院院士龔行健表示,據他瞭解,美國現在還不允許在人類胚胎作基因編輯,「通常科學家是滿自制的。」今年唐獎得主之一的道納,也正組織委員會,希望能討論出一個guide line(指導原則)。
中研院院士張文昌表示,歐洲在這方面比美國先進一些,今年2月英國便核定「非常有限」的實驗室,可以作人類胚胎研究,但規範相當嚴格,且主要是用在遺傳性疾病的研究上。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認為,基因編輯不能取代上帝,「只是幫上帝一點小忙」,把一些不好的東西拿開。他相信科學界會有良好的倫理規範,而「CRISPR/Cas9」帶來的突破,將遠遠大於現在所能想像到的。10506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