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處方藥資訊更透明 防蚊液先換包裝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8日電)民眾買非處方藥可能因標示不明或太專業而「霧煞煞」,衛福部食藥署今天說,未來非處方藥要全面換新裝,仿單外盒資訊淺顯易懂,且「聽的到」,方便視障者。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科長連恆榮上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民眾不需處方箋就可在藥局取得的藥品稱為非處方藥,食藥署今年3月公告西藥非處方藥仿單外盒格式及規範,要讓民眾購買非處方藥時「看的懂」、「聽的到」,用藥能更安全。
連恆榮表示,食藥署今年1月也公告,針對含DEET成分防蚊液產品的標示及使用方法統一規範,讓民眾可以在市面眾多防蚊商品中,清楚分辨具有藥品許可證的防蚊液,並依照仿單標示時間補充使用,達到有效防蚊作用。
他說,非處方藥新包裝和過去的差異在於提供更淺白、易懂的藥品資訊,仿單會依照藥品資訊重要性呈現,先說明藥品用途、使用前應該要知道的內容、說明如何使用、且會讓消費者知道使用後如果發生副作用或不舒服症狀要如何處理。
外盒部分,連恆榮表示,為了避免消費者選購藥品還要四處翻找藥品重要資訊,新裝規定在藥品外盒最大面積處要標示有效成分、含量、其他成分、用途、不得使用族群、用法用量、類別、諮詢專線等訓,且字體要大,提高閱讀便捷性。
為了方便年長者、視障者,新裝也有QR Code,用手機掃描後可迅速取得品名、用途(適應症)、用法用量等資訊,降低錯誤用藥機率。
藥師古博仁表示,有些民眾習慣到藥局買成藥,但可能會發生誤用藥品,如想治胃痛,卻買治神經痛、頭痛的止痛藥;或有糖尿病,卻買感冒糖漿,喝了血糖升高,誤用藥品可能沒效又傷身。
他說,有些民眾除了服用非處方藥,也長期用慢性病藥,但藥物之間可能互有作用,藥師的功能就是提供諮詢,民眾買藥之前應該多問藥師,資訊愈多愈安全。
食藥署表示,總計有7000多項非處方藥品,預計民國108年12月31日前全面改裝完畢,現階段已經完成5項藥品改裝,包含口內膏和夏季夯品防蚊液,另外還有10多項藥品審查中。
若業者未在期限內完成換裝,食藥署表示,依法可處新台幣3萬元到200萬元。10506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