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食用油管制 黑心油消失了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26日電)去年油品出包和餿水油風暴重創糕餅業,食藥署強化管理,重建食安,包括油品分流管制、食品追溯追蹤及業者食品三級品管制度。民眾關注糕餅成分,食藥署全面進行市面稽查。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開門七件事,國內在2013年爆發食用油含銅葉綠素事件,接著在去年中秋前發生餿水油事件,之後又在雙十節的10月發生飼料油事件,一年時間內發生3起黑心油問題,影響民生及重創民眾對食安的信心。
為重建食安,「行政院處理黑心油品事件專案」在去年9月成立,並召開多次跨部會會議,為了解黑心油事件的影響性啟動全面清查,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連日連夜的追查上下游廠商,違規產品下架、回收、封存後銷毀。
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受訪談到8項措施,包括加重刑罰、提高檢舉獎金、設置檢舉專線、油品分流管理、廢油回收管理、三級品管、追蹤追溯、食品GMP改革。
對食品攙偽等行為,採7年以下有期徒刑外,得併科新台幣8000萬元以下罰金。 危害健康則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1億元以下罰金。致死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2億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億5千萬元以下罰金。
為讓民眾掌握最近情況,食藥署在官網上建置「黑心油品事件」網頁專區,每日透過新聞稿及網站發佈最新涉案產品及廠商清單,此外也提供Q&A服務及設置消費者諮詢服務專線。
台灣素以美食王國自稱,許多食品都有外銷到世界各地,由於業者使用黑心油品製成食品,除了國內要下架銷毀外,問題出口食品也不應販售。
政府為此建立即時通報國外窗口,將最新訊息傳遞到國際食品安全網絡 (WHO/INFOSAN)、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 (EU/RASFF)、我國駐外單位與外國駐華機構。
由於銅葉綠素最早是源自西班牙橄欖油,飼料油源自越南,食藥署建立油品分流管制,從去年10月底實施輸入油脂分流政策,建立油品建口流向用途管控機制,解決過去進口非食用油品流入食用油品的問題。
廢油回收管理是針對夜市、商圈、餐廳、小吃店與攤販的廢棄食用油啟動全面訪查,小型餐飲業者廢棄油交由清潔隊或合格業者回收,推動「資源循環利用法」立法,源頭管理廢油。
食藥署建立「追溯追蹤」系統,資本額新台幣3000萬元以上的食用油脂製造、加工、調配及輸入業者都要登錄「非追不可(食品追溯追蹤管理資訊系統)」,另外,業者要使用電子發票。「強制登錄」也要執行,設計「非登不可」系統,食品雲則從油品業開始。
食用油脂業者還有三級品管制度,一級是業者自主品管、二級是第三方驗證、三級是強化政府稽查抽驗,食用油脂製造業者優先納入GHP查核。
黑心油事件過了一年後,政府強化油品管理,林金富表示,制度面都已建立,從源頭就強化管理,讓流向清楚,對食用油大廠也完成稽查,黑心油在現行制度下,油品的每項運用、使用環節都很清楚、透明的攤在制度下一目了然。
月餅是中秋節應景糕點,月餅普遍高油、高糖、高熱量,建議民眾淺嚐即止,製作時建議應降低油脂、糖分的使用,並可多使用堅果、地瓜、無調味果乾等食材,才能吃的安心又健康。10409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