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末代進士反割台 五人上書滿120年

2015/9/26 09:2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6日電)清廷西元1895年在馬關條約中割台,當時在北京的5名台籍進士和舉人聯合上書盼勿割台,仍無力還天。120年後,台灣文學館長陳益源將這份史料象徵性送給中央研究院,別具意涵。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目前正舉辦「翻轉1895—乙未之役120年檔案特展」,以多元觀點呈現乙未割台始末,從武力反抗、舉家內渡到開城迎接日軍,台灣各階層人民為求生存,選擇相當多元。

陳益源日前逛完特展後,認為還缺1895年「五人上書」關鍵史料。

陳益源表示,上書由5人署名,包括兩名進士(葉題雁、李清琦)、3名舉人(汪春源、羅秀惠、黃宗鼎),代表台籍知識分子和官員,對馬關條約的憤怒,開頭就說,「聞諸道路有割棄全台予倭(日本)之說,不勝悲憤!」

陳益源說,上書文辭相當慷慨激昂,揚言「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一一羅列台灣戰備、天險,「統計全台防勇一百二十餘營,義勇番丁五六十營,軍火糧械可支半年,倭人未必遂能逞志」。

日軍接受台灣後,台人紛起反抗,迫使日本派出重兵,須一路從北打到南,台人在沒中國大陸支援狀況下,「乙未戰役」持續6個月,和「五人上書」中的預言相當接近。

陳益源表示,上書對台灣了解相當透徹,推測最初原稿應是出自3名舉人之手,又以署名最前的安平縣(今台南市)汪春源最有可能。另兩名進士都已在京為官,要上書自己上就可以了,不必再拉尚無官位的舉人一起。

汪春源後來也考上進士,是清朝最後一名台灣籍進士。汪春源在割台後舉家內渡,曾參與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的「公車上書」。

陳益源表示,上書的效忠對象雖是清帝國,但某種程度代表台人對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憤慨,向當權者提出沉重抗議,相當有歷史意義。10409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