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舞詮釋西拉雅 藝姿舞集演Ina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9日電)深耕台南多年的藝姿舞集,以西拉雅族稱呼母親「Ina伊那」為創作,串連消失的文化元素,企圖喚醒前世記憶,漢化民族中,幾乎有1/2流著西拉雅族血液。
西拉雅是南部平埔族最大族群,屬於母系社會,近年發起正名運動,要求承認其原住民身分,藝姿舞集以8年的田野調查吸取養分,將現代藝術元素融入傳統歌謠、祭典、狩獵、吟唱。
「Ina伊那」以身體舞出西拉雅的風景,西元2014年首演時,獲得極高評價。2015年重返舞台,移師新北,10日晚間7時30分在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公演。
舞集透過郭佩珺、梁瓊櫻、謝淳如與旅德編舞家陳品伽共同創作,以9支舞碼貫穿古今,也打破民族舞與現代舞的身體訓練,以舞作替被遺忘的西拉雅歷史,注入生命的張力。
藝姿舞集團長郭玲娟表示,19世紀攝影家留下的一幅描述西拉雅母子的黑白紀實照片,母親呈現的堅毅眼神讓她相當感動,以此為創作藍本,讓舞者蔡秀麗的投影,展現懷抱孩子的堅毅女人面孔,比山嶽更悠遠的古調襯托,就像母親的呼喚。
郭玲娟以民族舞蹈創團,帶領藝姿舞集巡演世界國際藝術節,去年在比利時的演出,獲當地城市居民見證台灣文化的軟實力。她說,看盡各國傳統舞蹈的特色,不禁思考福爾摩沙歷經多次族群融合,肢體精神是什麼?
尤其,原住民族中,西拉雅族漢化程度很深,文化遺產已散失,舞者於是向排灣族、魯凱族的耆老學習單孔鼻笛;西拉雅族沒有固定歲曆,舞碼「莿桐花下的新年」,透過如花色的艷紅舞衣,象徵迎接新年。
觀眾透過舞蹈可感受到罕見平埔族,以檳榔夜祭祖靈、擲爻的莊嚴祭典;想像西拉雅勇士與風爭速賽跑的豪情。舞台的設計,也是在原鄉實地考察,透過山嶽、莽野意象的投影,簡潔描繪出400年前的西拉雅風貌。
藝姿舞集25日還將於台南「蕭壟社北頭洋文化園區」公演,正是西拉雅4大集社之一,在當地推出戶外劇場版,更彰顯咀嚼被遺忘文化的非凡意義。10404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