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吳思華:未來不能只靠數字表達

2014/12/6 10:27(12/6 14: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6日電)教育部長吳思華今天說,未來不能只靠GDP等經濟數字表達,而要轉換成圖像,把圖像連結成故事,這就是教育部推動「未來想像教育」的原因。

吳思華出席「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成果展」,致詞時舉出未來想像教育的3個重點,包括與在地連結、對未來有清楚的勾勒、整合性地解決問題。

吳思華指出,現在人們習慣使用「數字」勾勒未來,例如預估GDP的成長、人口的增減等,但「數字不能給我們力量,要轉換成圖像才知道著力點。」

吳思華說,對未來有了「圖像」,再進一步讓圖像跟圖像連結成故事,形成值得追求的美好遠景。

除了想像,吳思華也強調整合性地解決問題。他以登陸月球為例,中國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可見很早就有「期待」,但要把期待化成真實,必須整合多項知識,包括要有很強的推進器、豐富的燃料,也要打造出堅硬的外殼,避免在推進過程中被地球大氣層燒掉。

除了工程科技上的突破,吳思華舉出登月時,一群人要在太空無重力空間中度過數日,如何解決食衣住行的問題,也需要整合性的知識來解決,「否則奔月永遠是神話。」

教育部推動「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已進入第4年,吳思華今天致詞時,引用計畫總主持人詹志禹在臉書上的留言說,「這計畫花了1億2000萬,卻動員超過500個學校,成效遠超過5年500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10312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