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紐時:兩大運河再現危機 全球海運價格續漲

2024/6/25 07:40(6/25 11:0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2015年行駛在蘇伊士運河的貨輪。(路透社)
圖為2015年行駛在蘇伊士運河的貨輪。(路透社)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24日專電)葉門叛軍持續攻擊準備通過蘇伊士運河船隻,巴拿馬運河因中美洲乾旱水量不足,限制船隻通行數量。紐約時報報導,全球海運價格持續提高,恐再度陷入疫情期間運輸成本飆漲與塞港的困境。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去年底開始攻擊進入紅海準備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貨輪,許多往來亞洲、歐洲與美國東岸的船隻繞遠道走非洲南端路線,除了運輸成本與航程增加外,也造成路線沿岸港口擁塞。

對全球供應鏈來說,近期壞消息還有中美洲嚴重乾旱導致巴拿馬運河水位降低,巴國官方降低通行船隻數量。

除了全球兩大運河通行充滿變數,美國東岸、南部與德國港口及加拿大鐵路運輸工人都要求加薪並揚言罷工,大西洋兩側都出現商品、貨物、零件運輸的重大挑戰。紐時報導,情況猶如疫情期間的塞港狀況,國際海運運費大漲,直接衝擊供應鏈效能與難以降低的通膨,問題也會擴大至全球。

挪威海運分析業者Xeneta的數據顯示,去年10月起,由中國運往歐洲的40呎標準貨櫃已由1200美元(約新台幣3萬8760元)漲到7000美元(新台幣22萬6100元),2021年疫情期間,最高曾漲至1.5萬美元(新台幣48萬4500元)。太平洋航線方面,去年12月由上海運往洛杉磯已由2000美元(新台幣6萬4600元)漲至6700美元(新台幣21萬6410元),到紐約已達8000美元(新台幣25萬8400元)。

對於仰賴海運運輸的供應鏈業者來說,願意支付昂貴運輸成本還不一定有船,實際情況是船期不穩定,還得負擔各種額外費用。

芝加哥季節禮品供應商瑞赫(David Reich)是大型量販店沃爾瑪公司(Walmart)的上游業者,除了要求中國供應商加快食物產品包裝,並提前要求兩家海運業者每週運送4個貨櫃至芝加哥。

他說,簽約時每個貨櫃價格在5000美元以下,如今船運業者要求每個貨櫃增加2400美元。但有錢不一定有船,他擔心可能得轉到運價浮動市場花8000美元才找得到船。

氣候變遷導致巴拿馬運河區域雨季時間難料,乾旱期長於往年,蘇伊士運河仍充滿政治風險,海運業營運成本與定價均無法預期。(編輯:韋樞)113062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葉門外海船隻浸水 船長及船員被迫棄船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