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攻擊,從加薩地區發射大量火箭,並派遣武裝分子跨越國界進入以色列領土。以色列隨後展開反擊,對哈瑪斯宣戰。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攻擊,從加薩地區發射大量火箭,並派遣武裝分子跨越國界進入以色列領土。以色列隨後展開反擊,對哈瑪斯宣戰。
以哈戰爭爆發一週年,美國各城市和校園今天出現支持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等示威遊行,逾千名支持巴勒斯坦及停火的民眾在紐約發起遊行,今年春天爆發激烈抗爭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示威再現,校方禁止外人進入校園。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校園10日再度出現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警方強制驅離之後,約25人遭到逮捕。
加州大學數千名教職員日前在6個校區進行罷工,抗議校方處理親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有「不公平勞動行為」。教職員們今天遵從法院命令返回崗位,但工會誓言將發動更多抗爭。
美國紐約市警方今天表示,昨天在布魯克林博物館(Brooklyn Museum)舉行的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警方拘留了與其相關的近30人,其中有6人被控傷害罪與非法入侵罪。
美國總統川普拋出「接管加薩」,引起全世界一陣譁然,一名暫居埃及的加薩民眾接受中央社訪問時強調心懸故土,「家,肯定要回」,他籲加薩、以色列雙方領導人坐下來協商,樂於接受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埃及外交部長阿布德拉提今天告訴美國國務卿盧比歐,阿拉伯國家拒絕美國總統川普讓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流離,並由美國掌控加薩這項廣受譴責的計畫。
美國總統川普的中東特使魏科夫訪問飽受以哈戰爭蹂躪的加薩走廊後,今天接受美國新聞網站Axios訪問時直言「當地幾乎被摧毀殆盡」,並估計重建需耗時10至15年。
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協議,計劃在19日停火,並分階段釋放人質和囚犯。外交部今天表示,歡迎以哈雙方達成停火及釋放人質協議,欣見人質將獲釋,並對居中斡旋與積極促成協議的美國及卡達表示敬佩。
今天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任內最後一場記者會上,數名敢於批評美國支持以色列的記者為了加薩走廊戰爭高聲抨擊他並數度打斷他發言。布林肯則努力為自己對這場戰爭的處理辯護。
以色列被哈瑪斯綁架的2百多名人質迄今被俘逾5週,其中俄羅斯移民特魯帕諾夫一家,自10月7日起就全家失聯,以色列民眾11日齊聚特拉維夫「人質廣場」,為家族中當天生日的薩沙慶生,祈禱他和所有被俘人質平安回家。
以色列持續攻擊加薩走廊,使得以色列對埃及的天然氣供應中斷,影響發電廠燃料供應。埃及日前宣布,每日全國停電時間從目前的1小時延長至2小時,以節省瓦斯用量。這項停電措施,民眾怨聲載道。
以巴衝突持續,以色列民眾淪哈瑪斯人質,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日前透過非營利組織論壇安排,探視人質親屬並表達慰問,現場親屬陳述悲痛經歷,祈求人質早日平安歸來。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的戰爭進入第4週,以色列展開第二階段進攻,擴大地面行動和砲擊。被哈馬斯恐怖分子綁架的以色列人質家屬憂心親人安危,要求任何行動都應考慮人質的安全。
以哈戰爭進入第3週,雙方傷亡慘重。戰火下的緊張情勢影響社會各階層,以色列平常時期照護身心障礙老人的日照中心,面臨人員短缺與維持受照護老人身心健康的挑戰。
10月7日哈瑪斯突襲以色列之後,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誓言剷除統治加薩走廊地區的哈瑪斯,進行連日轟炸,雙方傷亡慘重。
以色列因爭議的司法改革案陷入社會分裂,但自哈瑪斯恐怖襲擊以來,原本因爭議司改法案走上街頭的團體立即放下歧見,轉型為支援士兵、受害家庭與社會的戰時後盾。
伊朗對以色列發動攻擊讓美國總統拜登陷入兩難處境:如何平衡對盟友的支持,同時又要防止爆發更廣泛的戰爭。
以哈戰爭持續半年,世界各國對此戰爭各有不同觀點,美國、以色列等各方7日在開羅展開新一輪休戰談判。從地緣關係、歷史背景和與以色列、哈瑪斯的關係來看,參與談判的埃及扮演要角,攸關戰事發展。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一直是以色列猛攻的焦點,但由於其財務富韌性且財源多樣化,儘管衝突持續延燒,預期哈瑪斯仍將擁有大量可用資金。
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今年10月7日襲擊以色列,釀成以色列75年來遭受的最慘重攻擊。「紐約時報」報導,以方1年多前就知道哈瑪斯的攻擊計畫,卻未認真看待。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畢提撰文指出,加薩走廊戰爭雖在全球各國間造成新的裂痕,美國和以色列陣營看似孤立,但地緣經濟版圖其實並未因此明顯變動,世界經濟不致陷入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