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CPI年增率2%為通膨警戒線?央行:採彈性定義較妥適

2024/6/19 11:43(6/19 12:0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民眾在台北市中正區餐廳消費。(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民眾在台北市中正區餐廳消費。(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9日電)台灣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已經連續3年超過2%,通膨成為近年最受關注議題,不過對於外界慣稱2%為通膨警戒線,中央銀行認為,台灣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採具彈性的物價穩定定義,應較妥適。

主計總處統計,自2022年以來,台灣CPI(俗稱通膨率)持續高於2%,儘管漲勢逐步放緩,預估今年仍達2.07%。央行13日發布的最新預測,則估今年通膨率為2.12%。

近年通膨議題受矚,外界數度討論台灣是否應訂定明確的通膨目標,以作為施政依循及參考,不過央行指出,小型開放經濟體通膨易受外來因素影響,物價穩定定義宜具彈性,且供給面因應措施至關重要。

央行說明,國際間央行的通膨率目標不盡相同,先進經濟體央行如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雖然多奉行2%通膨率目標,但開發中國家央行的通膨率目標大多高於2%。

央行指出,就算主要先進經濟體央行多以2%為通膨率目標,也會強調此為中期達成目標的概念, 並賦予一定程度彈性;探究背後原因,近年來,結構性因素轉變削弱央行對通膨率的影響,加深央行實現精確通膨率目標的難度,且供給面衝擊讓通膨預測更加困難,導致嚴格的通膨目標化機制愈來愈不可行。

台灣又屬於小型開放經濟體,通膨易受外來因素影響,央行表示,有鑑於此,台灣採具彈性的物價穩定定義,應較妥適。

央行指出,攤開各界對通膨目標的討論,COVID-19疫情後,提高通膨率目標的聲浪漸增,但目前仍無定論;也有部分聲音認為,在通膨率持續未能達標的情況下,並非調整通膨率目標的適當時機。

至於政府面對通膨的作為,央行認為,伴隨全球化走向零碎化等結構性因素轉變,供給面不穩定性的可能性愈來愈高,面對供給面通膨的衝擊,貨幣政策效果相對有限,如果能搭配從供給面著手的財政政策等因應措施, 有助於讓穩定物價發揮更大成效。(編輯:潘羿菁)11306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