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首創用抗藥基因精準治療幽門桿菌 研究登刺胳針期刊

2023/7/19 15:43(7/20 14: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大醫領軍的團隊,針對胃癌重要致病因子幽門螺旋桿菌,全球首創以臨床試驗證實運用抗藥性基因分子檢測技術引導的精準治療,成果登上「刺胳針胃腸與肝病學」封面。(圖取自刺胳針胃腸與肝病學網頁thelancet.com)
台大醫領軍的團隊,針對胃癌重要致病因子幽門螺旋桿菌,全球首創以臨床試驗證實運用抗藥性基因分子檢測技術引導的精準治療,成果登上「刺胳針胃腸與肝病學」封面。(圖取自刺胳針胃腸與肝病學網頁thelancet.com)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9日電)台灣醫學研究傳捷報,國科會今天指出,台大醫領軍的團隊,針對胃癌重要致病因子幽門螺旋桿菌,全球首創以臨床試驗證實運用抗藥性基因分子檢測技術引導的精準治療,療效不亞於傳統方式,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胃腸與肝病學」7月封面。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及消化性潰瘍最重要的致病因子,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胃癌發生風險及消化性潰瘍復發率。

早期幽門桿菌感染,在7天的三合一治療後,治癒率高達9成,然而,近年因幽門螺旋桿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比例增加,導致除菌率下降,因此需要依據抗藥性的檢測結果,引導後續的精準治療。

國科會推動「台灣胃腸疾病及幽門桿菌臨床試驗合作聯盟」,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帶領內科部醫師劉志銘等人組成多中心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幽門螺旋桿菌的精準治療,並於今天舉行成果記者會。

國科會指出,這是全球首個以臨床試驗證實在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上,運用抗藥性基因分子檢測技術,所引導的精準治療,且完全不亞於依照傳統細菌培養與敏感性測試所引導的療效。

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表示,這一研究成果於今年7月榮登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胃腸與肝病學」(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並獲選為當期的期刊封面,受到國際高度矚目。

劉志銘說明,傳統幽門桿菌培養較為困難,培養成功率約85%至90%、耗時2至3週,檢體保存且運送不便,降低幽門桿菌培養與敏感性測試的醫療可近性與普及率;因此,開發更簡便、快速診斷的抗藥性檢測工具,成為臨床重要研究課題。

劉志銘表示,研究團隊開發直接利用胃切片檢體,進行抗藥性基因檢測的方法,包括優化檢體保存、DNA萃取及PCR條件等,整體提升抗藥性基因檢測的成功率達98%至99%、準確率高於95%。

在2017至2021年期間,團隊透過多中心平台進行臨床試驗,比較使用「抗藥性基因分子檢測技術」、「傳統細菌培養與敏感性測試」等2種方式;試驗招募560名未曾接受除菌的幽門桿菌感染者,以及320名多次治療失敗的幽門桿菌感染者。

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分子檢測引導的幽門桿菌精準治療,在第一線治療和第三線治療(經多次治療未成功除菌),與藥物敏感檢測引導一樣有效。

團隊指出,分子檢測技術檢測成功率高、準確度高,預期推廣上更容易普及,未來將持續開發非侵入性檢體的抗藥性基因檢測產品,以及幽門桿菌新機轉治療藥物,致力推動胃腸疾病的精準醫療。(編輯:趙蔚蘭)11207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