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醫提醒孩童行為多可靠親職互動改善 勿過度醫療化

2023/7/10 18:0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0日電)兒童教養近期再掀討論。精神科醫師今天指出,面對孩子行為出狀況,部分家長會將問題歸因於生病,變成「過度醫療化」,但其實多數可透過親職互動調整改善,不需服藥。

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彥鋒今天接受媒體聯訪指出,過去大眾會覺得「成癮就是罪犯、就是壞」,但隨著精神疾病去污名化,且近年開始發現有神經、大腦方面證據解釋,越來越多人能理解「這樣的人其實需要幫忙」。

不過林彥鋒也指出,發展到一個程度會變成「過度醫療化」,會把所有問題都推給醫療,例如近期在討論犯罪行為的時候,也有民眾提出把每個「教化困難」的罪犯都送進醫院接受「治療」的做法。

林彥鋒說,其實精神醫學同時牽涉到生物性、心理狀態及整個社會環境互動等;以遊戲成癮為例,有可能單純是行為問題,也有可能是疾病,需要治療,需要專業診斷,且疾病的定義是為了讓專業間溝通方便,不代表可以歸咎於單一形成原因。

碰到小孩行為出現狀況,林彥鋒表示,很多家長會感到自責,但因一時之間還沒辦法接受自己有些做法真的有影響到孩子,因此引發防衛機制,會找辦法解釋、將問題歸因於生病。

林彥鋒說,相信在家長內心深處不是想要推卸責任,且這些在醫療場域都是有辦法處理的,因為小孩的行為問題,其實絕大部分是不需要藥物治療,透過親職互動方面調整,就可以有很明顯的改善,只有過動等問題會建議使用藥物。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對於不少家長擔心的網路成癮,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專科醫師林群指出,「成癮」的重要前提是「影響生活功能」;網路因使用樣態複雜,較難界定是否成癮,但若是「網路遊戲成癮」,就有被納入疾病。

林群說,如果家長對小孩是否異常有疑問,都可以找身心科、精神科評估;醫師也不一定會立即開立藥物,可以轉介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等方式提供協助。(編輯:張雅淨)11207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