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當年強力施壓併購 台積電聯發科謹慎因應【書摘】
(中央社網站)曾經揚言要買下台積電、合併聯發科的中國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2021年7月黯然宣告破產重整。這家被視為中國走向半導體自給自足關鍵的企業,當年以「國家隊」之姿大肆砸錢併購,在台灣內部激起熱議。最終因為總統大選在即,台灣沒有放寬陸企投資限制,紫光敗興而歸。
半導體,是21世紀的新石油。晶片供應鏈左右了上世紀冷戰的輸贏,更將決定本世紀強權競爭的終局。美國靠半導體成為軍事強權,中國則正急起直追,試圖藉由大動作投資,爭奪霸主地位。美國塔弗茲大學學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在《晶片戰爭》一書詳盡梳理這場戰局的發展經過,以及未來可能的態勢。中央社取得授權,與您分享部分內容。
紫光來勢洶洶
2013年,趙偉國買下紫光集團49%股份4年後,就在中國共產黨宣布向中國的半導體公司提供巨額補貼的新計畫之前,趙偉國覺得投資晶片業的時候到了。即使擁有據估計20億美元的身家,趙偉國花在建立晶片帝國上的金額依然令人咋舌。2013年,紫光開始在國內啟動收購狂潮,斥資數十億美元收購了中國最成功的兩家無晶圓廠的晶片設計公司:展訊通信公司(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與銳迪科微電子(RDA Microelectronics),這兩家公司是為智慧型手機設計低階晶片。趙偉國宣稱合併將會「在中國與海外產生巨大的綜效」,但近10年來,幾乎沒有證據顯示任何綜效已經出現。
一年後的2014年,趙偉國與英特爾達成一項協定,以英特爾的無線數據機晶片搭配紫光的智慧型手機處理器。英特爾希望這個組合可以帶動其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銷售,而趙偉國則希望他的公司學習英特爾的晶片設計專業。他公開了紫光的目標,指出半導體是中國的「國家重點」。與英特爾合作將「加速技術發展,進一步強化中國半導體公司的競爭力與市場地位」。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所支持的「大基金」宣布向紫光投入首批資金逾10億美元的計畫,這代表政府認可該公司的策略。於是,趙偉國把目光轉向海外,只擁有中國的無晶圓廠公司或吸引外國公司到中國投資是不夠的,他想掌控世界晶片業的制高點。
他雇用了幾位台灣半導體業的高管,包括台灣第二大代工企業聯華電子的前執行長。2015年,趙偉國親自造訪台灣,敦促台灣取消對中國在晶片設計與製造等領域的投資限制。他購買了組裝及測試半導體的台灣力成科技(Powertech Technology)的25%股份,這是台灣法規允許的交易。他也尋求入股台灣幾家大型的晶片組裝業者,或與它們成立合資企業。
然而,趙偉國真正感興趣的是購買台灣的重要企業:聯發科(美國以外的頂尖晶片設計公司)與台積電(全球幾乎所有無廠房晶片公司都依賴的代工企業)。他提議購買台積電的25%股份,並主張合併聯發科與紫光的晶片設計事業。根據台灣現有的外商投資規定,這兩筆交易都不合法,但趙偉國從台灣返回中國後,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公開大會上建議中國,如果台灣不改變那些法令限制,就應該禁止進口台灣的晶片。
這場施壓行動使台積電與聯發科承受了不小的壓力,這兩家公司都很依賴中國市場。台積電生產的大部分晶片,是在中國各地的廠房內裝進電子產品中。把台灣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賣給一個有政府資助的中國投資者完全不合理,而且將導致台灣受制於中國。除了廢除台灣軍隊或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台灣以外,很難想像還有什麼方式比這種交易更嚴重破壞台灣的自主權了。
台積電與聯發科都發表聲明,含糊地表達了對中國投資的開放態度。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他唯一的準則是「只要價格合適,而且對股東有利」。對一筆可能破壞台灣經濟獨立的交易來說,大家幾乎沒料到這樣的回應。但張忠謀也警告,如果中國的投資者能夠任命台灣公司的董事,「想保護智慧財產權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聯發科表示支持「攜手提升中國與台灣企業在全球晶片業的地位與競爭力」的努力,但前提是獲得台灣政府的許可。
然而,台灣政府的立場似乎搖擺不定。台灣的經濟部長鄧振中建議放寬台灣對於中國投資晶片業所設下的限制。在中國的壓力下,他暗示,中國加強對台灣晶片業的控制是無可避免的。他告訴記者:「你無法逃避這個議題。」不過,當時台灣面臨一場競爭激烈的總統選舉,政府延遲了任何政策調整。
不久,趙偉國把目光轉向美國的半導體業。2015年7月,紫光提議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國的記憶體晶片廠商美光,那將是中國在任何產業中收購美國企業的最大購併案。與台灣科技巨擘及台灣的經濟技術官僚不同的是,紫光收購美光的提議遭到堅決的拒絕。(書摘由天下雜誌授權,經中央社節錄整理)(編輯:黃淑芳)1120224
- 作者|克里斯・米勒
- 譯者|洪慧芳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23/03/01
購書請洽天下網路書店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