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風暴3 / 加密貨幣該不該納管 一窺國際監理政策
「幣圈一天、人間十年」,加密貨幣靠著高報酬率吸引民眾大膽買進,然而境外平台FTX破產事件戳破美好幻影,逾百萬名市井小民資產瞬間蒸發,台灣投資客也損失慘重;台灣境內加密貨幣平台業者就有27家,萬一台版FTX事件發生,政府能保障民眾權益嗎?
(中央社記者謝方娪、潘姿羽台北3日電)高風險加密貨幣是否該納管,各國看法不一,在亞洲地區以日本規範深度相對高,加密貨幣業者強制登記、接受實地檢查等,新加坡設定最低資本額限制,墊高行業門檻,至於加密貨幣最火熱市場美國,州政府與聯邦政府可依業務範圍監管。
近年加密貨幣炒作熱潮,吸引不少投資人搶進幣圈賺快錢,其中不乏風險承擔能力較低的年輕人在內,加密貨幣是否該納管、怎麼管、由誰管,成為各國政府頭痛難題。根據央行研究報告,國際主要國家已逐漸加強虛擬資產監管,自最基本洗錢防制,延伸至投資人保護等議題。
目前美國各州對虛擬資產平台監管方式不同,部分州政府金融主管機關要求業者取得營業執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聯邦層級機關則可針對虛擬資產涉及所轄業務,例如辦理證券型代幣或洗錢防制等,對業者進行相關監管。
歐盟已提出「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規(MiCA)」草案,擬規定虛擬資產業者應向所在地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並對業者資訊揭露、投資人保護、組織治理、防止市場操縱等訂定規範,若最終順利通過,預計最快2024年生效。
日本虛擬通貨監管之路走得相對早,2017年,日本正式修法規範虛擬資產等業務,業者須向日本金融廳登記並滿足資安管理、投資人保護、客戶財產區隔管理、編製報表及接受實地檢查等監管要求,今年日本進一步修法納管穩定幣,預計2023年實施。
新加坡自2020年1月起納管虛擬資產業,要求業者符合最低資本額要求及投資人保護等規定,並應向新加坡金管局申請執照,今年1月新加坡金管局進一步嚴管虛擬資產業,禁止業者在公共場所進行虛擬資產行銷或廣告。
英國及南韓目前均對虛擬通貨洗錢防制面進行監管,不過英國財政部今年7月進一步將「金融服務與市場法」修正案提交國會審議,擬納管支付用途的穩定幣,南韓及香港則分別研擬訂定專法或修法,規範虛擬資產產業。
隨著幣圈市場擴大延伸,逐漸與傳統金融連結度提高,央行報告提到,BIS(國際清算銀行)呼籲各國政府依「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範」原則對虛擬資產進行監管,確保虛擬資產業務符合相對應傳統業務的法律要求,並設立投資人保護政策及減輕金融機構對虛擬資產曝險衍生的金融穩定風險,避免虛擬貨幣一倒,傳統金融跟著倒的骨牌效應。
台灣目前由金管會對虛擬通貨業者洗錢防制進行管理,至於產業治理、投資人保護及稅賦監管方向,由行政院邀集相關部會討論,並未定案。近日發生境外大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FTX破產風暴,業界一般預期,各部會對虛擬通貨研議態度將更趨審慎。
台灣區塊鏈愛好者協會秘書長陳鼎元坦言,此次FTX事件,並非台灣監管做不好而發生,台灣政府能做的宣導都已經做了。
陳鼎元提到,FTX投資人已自組自救會群組交流訊息,呼籲投資人不急著找律師,應審酌尋求律師須支付的相關費用及時間,是否能確實對此時困境發揮效益,畢竟律師費又是一筆開銷,呼籲投資人靜下心,先等待美國最新結果。
目前幣圈對政府是否應加強監管看法不一,有投資人樂見強化保護規範以增強市場信心,但亦有業者憂心,強力監管恐將墊高法遵成本,小型加密貨幣交易所可能將乾脆退出市場,不利產業發展。(編輯:潘羿菁)11112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