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著手碳足跡計算等4面向 助產業淨零轉型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5日電)淨零轉型勢在必行,工研院今天舉行「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將從碳足跡計算、技術開發、服務團、綠領人才培訓等4面向著手,厚植產業淨零減碳實力,讓「氣候變遷」從灰犀牛蛻變為金牛。
工研院今天舉行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李世光、經濟部長王美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等出席。
李世光致詞表示,「謝謝大家這幾天來這裡救地球」,今後世界面臨大危機是氣候行動的失敗,若不能解決,將危及經濟、產業與下一代;台灣是出口導向國,淨零減排不僅是國際道德要求,「將氣候變遷這個灰犀牛變成金牛」,未來30、50年台灣才能一天比一天更好。
展望後續淨零轉型著眼重點,李世光指出,首先是建立碳足跡計算,工研院團隊過去多年累積超過1萬筆資料,前幾天經濟部發表的碳足跡雲端計算器,即在協助台灣企業快速進行計算;並將透過「淨零碳排服務團」,協助企業推動落實減碳技術,提升企業競爭力。
針對減碳相關人才不足,工研院建置「台灣淨零創新產業地圖」,提供最新的淨零情資,並將成立「淨零永續學校」,培養綠領人才。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科技研發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扮演關鍵角色,工研院將從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環境永續等4大面向,提出淨零碳排解方,並建立優質綠能組成專利池,提供國內廠商「淨零碳排」專利完整解決方案及多元化服務,協助產業加速減碳轉型步伐。
在能源供給面上,工研院研發的「工業製程餘氫發電及純化回收技術」已與半導體大廠帆宣系統科技及亞氫動力合作,將製程中無法利用的副產氫回收再轉換為電力,以額外提供廠區每年數億度的潔淨電力。
需求使用面上,工研院和日本電信商KDDI開發的「沉浸式冷卻邊緣資料中心技術」,可透過關鍵散熱技術,讓高耗電量的伺服器系統等設備減少逾4成耗電量。針對低碳製造面,工研院開發「智慧減碳排程系統」,幫助長榮海運降低碳排、提升調度。
有關環境永續面,則透過「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技術」,不僅發展高效能二氧化碳吸收劑配方,整合工廠餘熱和再生能源,有效降低製程成本,還能以二氧化碳作為原料,轉化為高經濟價值的新型聚氨酯樹脂材料,可廣泛應用民生化工領域。(編輯:張良知)11104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