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天花板 企業部署AI擺脫擰毛巾困境
產業AI風潮來襲專題(中央社記者潘羿菁台北24日電)人工智慧(AI)蔚為風潮,顧能(Gartner)數據顯示,過去4年願意採用AI的企業大幅增加,傳統產業石化廠反而具有前瞻眼光;根據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營運長蔡明順觀察,過去石化廠想盡辦法節省成本,有如擰毛巾般到極限,只有運用AI才能突破天花板上限。
顧能今年初調查全球89個國家、超過3000名資訊長,有37%企業已經或正打算部署AI技術,比重在4年內成長2.7倍,顯示AI滲透到各行各業速度相當快速。
不僅如此,麥肯錫報告指出,2020年後AI有助提高各產業價值達60%,其中,旅遊業、運輸業、零售業與高科技產業等,價值提升幅度則相對更高。換言之,若能成功導入AI,可以為企業主帶來相當大的正面效益。
不過,談到台灣企業主接受度,蔡明順說,目前在AI學院報名學習的產業界,前4大分別為電子業、製造業、資訊業與金融業,由此可以觀察出,需要在國際市場競爭或是需仰賴新科技的產業屬性,對於AI接受度就愈高,在全球市場廝殺的企業,更懂得使用新技術拉開或是縮短與對手的差距。
台灣石化廠是以外銷為導向,蔡明順直言,企業會起心動念導入AI,不外乎是外在環境與國際競爭帶來雙重壓力,例如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大,牽動石化廠營運挑戰增加,或者當今社會氛圍不允許原地擴建新產能,這些變數都墊高經營門檻,是經營者無法控制的因素。
既然如此,從自身工廠優化生產成本、節省能源耗用就是最容易下手之處,不過節省能耗與成本如同擰毛巾一樣,「擰到最後,能夠擠出來的水變得很少」,投入力氣一樣多,得到效益逐步遞減。
因此,導入新科技AI,運用不同方式才有機會突破天花板上限,擰出更多水。
不過蔡明順也坦言,多數台灣企業家對AI存在錯誤想像,以為就是機器人,只要買進設備就能帶來投資報酬,其實AI是經過深度學習機器人,一旦導入包含機器設備、人員甚至是排程都有可能重新設計,這也是為何部分企業對於引進AI猶疑不決。
工業局表示,AI的應用功能之一是預警,例如即時發現機器設備金屬疲勞提前告知維修人員,降低工安機率發生;如今看到國內石化廠陸續導入AI,經濟部當然樂觀其成,因為導入愈深、預警能力愈強,更能避免發生工安,創造民眾安心與廠商安全的雙贏局面。(編輯:林淑媛)10811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