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衝擊不輸金融海嘯 調查:逾4成企業被砍單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2日電)商業周刊今天發布貿易戰企業危機感大調查顯示,高達46%的企業認為,貿易戰衝擊跟金融海嘯一樣嚴重或更甚,逾4成企業訂單已遭縮減,為了因應貿易戰衝擊,逾3成企業將採取撙節措施。
商業周刊以網路問卷、記者電話訪問完成117份調查,調查對象所屬產業包括電子業上游及下游廠商、傳統製迼業及服務業,其中50家為各該次產業營收規模前5名內的上市櫃公司,資本額規模在新台幣100億元以上的有24家。
美中貿易戰於去年爆發,兩強互相放話、試探,原本市場預期今年會好轉,5月戰情卻急遽升溫,甚至擴大成科技戰,成為牽動全球經濟前景的重要不確定因素。
商周調查企業訂單受貿易戰影響的情形,有43%企業坦言訂單已直接或間接受到衝擊;這些企業中,有39%企業表示,砍單幅度比起無貿易戰狀態下的預期訂單規模,減少1成至3成,有5%企業則表示遭砍單5成以上,又以中小企業為主。
對於企業憂心貿易戰影響可能更甚金融海嘯,參選國民黨總統初選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商周專訪中表示,「這次是兩隻大象打架波及到你,當然比較嚴重!」
面對貿易戰帶來的威脅,商周調查顯示,32%業者表示,將靠精省成本度過難關,而回答將撙節成本的企業中,有34%將採取的方式為裁員或遇缺不補。
商周為了瞭解台灣指標企業的動向,深度訪談鞋業、紡織、工具機、汽車零件、電子組裝、網通、電池業者等7大領域指標業者,部份業者尋求升級轉型,也有企業大減資深幹部級人力,以騰出空間導入資通訊人才,加快升級為智慧製造的腳步。
貿易戰會為部份產業帶來轉單效應,成為短期利多,成衣大廠聚陽實業是H&M、Gap與GU背後重要代工廠,被外界認為是美中貿易戰下轉單的受益者,不過聚陽董事長周理平接受商周專訪時,直指這樣的轉單效應「可能不是好事」,因為成衣製造的毛利低,若不慎選接單,導致成本上升,利潤下滑,轉單效應可能瞬間由蜜糖變毒藥。
商周指出,從這些企業的反應可以發現,這次貿易戰的格局不是遷廠就能解決,相反地,整個供應鏈的成本、體質、邏輯都在改變,因此指標業者必須養成自己可以隨時移動的能力,才能決定未來20年的發展。(編輯:楊玫寧)10806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