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稅打到科技冷戰 美對華為出手幕後盤算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8日電)美國對華為祭出禁令,意味貿易戰已走向科技冷戰。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表示,中國意圖在科技領域「彎道超車」,兩強角力下,台灣必須啟動長期科技策略調整,以免受到波及。
美國總統川普15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企使用被認為有國安風險公司所製造的電信設備;美國商務部隨後將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及其70家附屬事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Entity List),禁止華為在未經政府許可下,向美國企業採購零組件和技術。
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祭出出口管制,外界關注華為會不會成為第2個中興通訊,楊瑞臨強調,華為在國際影響力、全球市占率以及技術層次,都遠遠超過中興通訊,換言之,華為「絕對不是軟柿子」。
楊瑞臨進一步指出,大家愈來愈有共識,美中兩強已從貿易戰走向科技冷戰,而科技冷戰打下去,絕對是長期抗戰,但政府、企業都還沒有意識到,這將對全球經濟、產業發展產生多大的影響。
楊瑞臨表示,各國經濟發展、產業升級,都與科技有關,台灣科技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部分是歐洲、日本,而日本同樣許多關鍵技術來自美國;隨著美中科技戰白熱化,當台灣的原生技術來自美國,卻又大量布局中國市場,很容易受波及。
其次,楊瑞臨指出,中國過去科技發展多尾隨美國腳步,由於科技的技術標準由美國訂定,中國只能走成本低、價格低、大量發展的路線,難以擺脫美國的影響範疇;現在可以看到,中國在5G領域已有發言權,人工智慧(AI)成果也相當突出,甚至打算自行訂定標準,目的就是要彎道超車,擺脫美國的牽制。
楊瑞臨嚴肅地說,美中科技冷戰絕對是長期進行,5年、7年甚至10年後,一旦中國彎道超車,科技戰局面會大轉彎,產業領域出現兩套國際標準,屆時廠商為了適用不同的國際標準,成本將會大幅提高;現階段政府作法多還是針對貿易戰的關稅層面,尚未看到觸及科技戰可能造成的影響與因應做法。
美中兩強科技角力,華為成為鎖定目標,18日最新消息傳出,美國商務部可能將發出臨時通用許可證,讓擁有華為設備的公司與個人,有時間維持通訊網路與設備可靠度。
楊瑞臨認為,這樣的做法,並不代表美國「縮手」,出口管制有很多步驟、空間可以操作,在他看來,美國其實是在試水溫,先觀察中國政府、華為、美國的國際盟友、美國選民甚至美國股市的態度,再來思考到底要不要對華為出拳。
倘若決定要出拳,楊瑞臨表示,要出幾拳、打哪些部位,美國現在可能都在沙盤推演,要在什麼時間點、談判進展到哪個程度、國際氛圍走到哪裡,最能夠強化對中的談判籌碼,「美國不會貿然出手,當出手太重又打不死對方,可能會傷到自己」。(編輯:林淑媛)10805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