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力發電事業 在歐洲已開花結果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30日專電)由德國西門子的風力事業與西班牙風機大廠歌美颯合併而成的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是離岸風力發電機的領導廠商,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高達7成。
不過,很少人知道,西門子在2004年併購丹麥風機大廠Bonus,接收了技術、人才和廠房設備後,才擠身風機製造商的行列。
位於丹麥中部布蘭德(Brande)的這座廠房,歷經10幾年的發展,員工規模從原來的800人擴大到3800人,成為全球主要的離岸風機生產基地,目前豎立在苗栗竹南外海的2支示範風機就是來自這裡。
一進入廠房,牆上的泛黃照片馬上映入眼簾,上面是Bonus為世界第一座離岸風場Vindeby打造的風機,似乎在提醒員工不要忘本。這座風場從1991年開始商轉,一直到去年才除役。
生產線上首先看到的是裝置容量6MW的機艙。這款型號為SWT-6.0-154的直驅式風力發電機,廣為各國風場採用,台灣海洋示範風場的第2期也打算安裝20部,預計明年底完工啟用。
勞斯登(Xenia Lausten)出身風機工程師,在公司服務了10年,中央社記者跟著她的腳步走進新一款SWT-7.0-154的機艙。葉片的旋轉直徑依然是154公尺,可是容量提高到7MW,發電量至少增加10%。
機艙內部是精密的發電設備,可說是一架風機最核心的部分,為應付大海上惡劣的天候,外殼和內部都十分堅固,機艙長22公尺、高兩層猶如一間小公寓,走在裡面感覺很踏實。牆上還開了一個小窗戶,方便維修人員查看海上的接駁船隻。
風機是風電產業鏈當中造價最昂貴、也最關鍵的一環,購買的客戶主要是規劃和經營風場的開發商。勞斯登直言,「我們設計風機的目的,就是幫開發商把錢賺回來,」因此,風機出廠前得一再測試,確保系統在25年的生命週期內都能維持最佳的運轉狀態。
離岸風機保養和修理的成本特別高,為及早發現問題,西門子2014年在布蘭德設立了先進的遠端診斷中心,透過裝在風機上的感測器,每天從早到晚可監控世界各地逾1萬架的風機。
日本三菱重工與丹麥風機龍頭維特斯合資成立的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也是在2014年推出型號為V164-8.0的離岸風機。這款風機規模驚人,葉片長80公尺,比波音747客機還長,旋轉直徑164公尺,比摩天輪倫敦眼(London Eye)還大,光一架風機就可滿足近萬戶歐洲家庭的電力需求,到目前為止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風機。
為了配合台灣國產化的政策,三菱重工維特斯有意在台中生產葉片,因此,位於丹麥東部港口那克斯科(Nakskov)、成功為當地創造500個工作機會的葉片廠,特別讓人感到好奇。
走進工廠現場,才發現葉片製造是勞力密集的產業。透過雷射的輔助,工人將玻璃纖維一片片精準覆蓋在葉片上,以及葉片尾端與風機接合處用特殊材料一根根鑲入,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葉片得在高鹽分和濕度的大海上,天天接受海風的考驗,因此在出廠前,工程師還用檢測器掃描整支葉片的表面,以確保品質萬無一失。(編輯:高照芬)1070430
- 離岸風力發電事業 在歐洲已開花結果2018/04/30 20:07
- 2018/04/30 19:43
- 2018/04/30 19:3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