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燕:台灣股票 44座台北101高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 8日電)台灣股票博物館館長陳少燕表示,股票已全面無實體化,台灣股票博物館展出過去發行的紙張實體股票, 連接起來有 44座台北101大樓那麼高。
陳少燕強調,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保管近 8千萬張股票,連接起來長度相當於44座台北101, 可繞行台灣14圈。
她信心滿滿的說,台灣股票博物館近 4年每年參觀人數皆達2萬人,去年底累計參觀人數已達8萬人,今年底可望突破10萬人。 今年博物館改裝後, 租用機器人Pepper引導參觀民眾,機器人不但會迎賓,還會跳舞,如果你注視Pepper雙眼,它也會盯著你目不轉睛,你移動,機器人的頭也跟著轉動。
她指著參觀的北一女學生說,高中生有公民課,參觀股票博物館,加上股票實務講席,不但見證上市公司對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歷史,也增廣財經知識。
講到台灣第 1張股票,她解釋,為清代台灣巡撫劉銘傳奏請清廷,興建自基隆經台北至新竹的鐵路之際,向民眾募資發行的股票;中國第 1張股票則是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招商,發行的開平礦物局股票;全世界第 1張股票則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發行的股票,還是採荷蘭古文撰寫。
台灣發行股票當中,面額最大的是中華電信股票,為28.14億股,以曾經來到逾新台幣100元股價計算,這張藍色不定額股票市值一度超過2814億元。
因股票金額差 1個零就差很多,她說明,當年為避免人工清點股票發生錯誤,台北股市發行的股票印製時,刻意採用各種不同顏色區別,例如萬股用紫色、千股用紅色,就是「萬紫千紅」;不定額大面額股票用藍色、零股用綠色,就是「藍天綠地」。
另外,百萬股用棕色,「buy one coffee」,10萬股用橘色,採十萬火「橘」的音近「十萬火急」。
台灣發行股票當中,股東人數最多的是中鋼(2002),歷史股價最高是大立光,最早將股票無實體發行的是宏碁,外資持股比例最高是台積電,企業集團上市總市值最大是台塑企業集團,營收最高是鴻海。
台灣股票博物館也展出的日治時代的股票,道出台灣早期發展的歷史故事,例如日治時期台灣5 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發行大和拓殖株式會社、鹿港製鹽股票。
清代雍正年間來台的鶯歌陳家,由板橋轉至鶯歌開墾,所發行的鶯歌運輸株式會社股票;基隆顏家發行的顏斗猛興業株式會社股票、金包里開發株式會社股票。
她指出,透過台灣股票博物館的展覽,讓參觀民眾了解台灣的經濟發展歷史,除了人數最多的學生參訪之外,不少爸媽帶著唸幼兒園的小朋友參觀,這種親子團的到訪,讓股票博物館更溫馨。10603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