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能風力進駐台灣 工研院盼與國際接軌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6日電)台灣成為離岸風電廠丹能風力進軍亞太市場首站,並與工研院簽下合作意向書,工研院認為,除了產業合作外,套用國外認可制度,解決人才缺乏問題,將進一步幫助台灣與國際接軌。
揭幕記者會後聯訪。丹能風力(DONG Energy)首席執行長Samuel Leupold指出,他們原本是火力發電的傳統能源產業,25年來發展,已成為離岸風力機業界典範,也是轉型綠能的範例,關鍵是他們掌握了轉型發展的時間點。
對比目前丹能風力擁有3GW的營運裝置容量以及4.4GW建造中的裝置容量。Samuel Leupold說,丹能風力是火力發電變綠色能源先驅的轉型成功範例,預期總裝置容量2020年翻倍,達6.5GW,足夠1600萬人口使用,他對於台灣發展綠能決心感到相當驚訝,會跟台灣進行更多的合作,深信綠能可提供亞太地區更多工作機會。
經濟部次長沈榮津會後受訪時表示,丹能風力現在是開發商,之後將成為建置商,屆時中鋼也會加入合作。面對「未來共創亞太商機是否採合資模式?」等問題,沈榮津回覆,「這部份要看中鋼怎麼談」經濟部採開放態度。
而丹能風力股份有限公司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分公司董事長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則表示,丹能風力在離岸風力機產業上算是系統整合商,需要外來的資金、製造業等助益,現在談合資還太早,要先完成彰化4座風場、至少2GW總裝置容量的建置。
柏森文提到,並不排除與台灣的製造業合作,與台灣成為合作夥伴。Samuel Leupold表示,在歐洲市場的發展,他們將運用當地資金與製造技術的相關合作方式,但起初的投資,會先是獨資進行。
除了產業合作,另一大受關注的是人才培育。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胡耀祖說,目前台灣在此產業上的人才缺乏是必須要馬上解決的。
他說明,「工研院這20幾年在相關領域上,已了解要如何按部就班,將幫助產業界、政府建立一套規範,程序做對了,就可套用國外認可制度,可以很快培養我們的人才。」
他並說,海事工程的技術建立,硬體或製造碼頭等,台灣的問題不大,主要是系統工程需要人家幫忙,包含外商的一些製造規範,例如怎麼施工、什麼條件船可出海等,工研院要幫助台灣跟國際條件接軌,把台灣整體海事工程產業跟製造業結合在一起,搭配成完整的生態鏈;風機製造方面,則有東元生產,銷售東南亞。10511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