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監理沙盒促金融創新 學者:對台只是花瓶

2016/9/12 16:0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蔡怡杼台北12日電)為促進金融科技發展,外界呼籲引進監理沙盒制度,但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表示,台灣缺乏推動監理沙盒的條件,監理沙盒對台灣來說只是花瓶。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天舉辦「台經40智庫高峰會」及「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吳孟道會中表示,當我們看到英國、新加坡等國推動監理沙盒時,似乎認為這是一個好的做法,但問題是台灣有這樣的環境嗎?

他表示,英國有約2500多家金融科技事業,反觀台灣只有100多家,當環境、資金等相關條件都沒有跟上時,必須思考台灣有需要監理沙盒這樣政策嗎?

此外,台北大眾捷運公司董事長董瑞斌表示,早在中國大陸的支付寶發展前,台灣已有3家從事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的機構,但台灣因為法規的渾沌不明,使得第三方支付發展不起來。

董瑞斌強調,台灣不是沒有創新的機會,如果創新可以解決多數人的痛點,但相關法規無法配合時,就應該想辦法去改變它。

他表示,若創新是多數人所需要的,但在法規不允許的情況下,只能讓現有的廠商以較低的服務水準,或以較低的效率提供服務,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公平的。

他強調,目前在金融業方面,主管機關在創新上的考量,多半還是從現有廠商的角度來看,而不是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這是台灣金融創新發展比較可惜的地方。

吳孟道建議,政府可把挹注在科技等產業上的資源,抽離出來放到真正有突破性的創新產業上,才可能幫台灣未來10年帶來更代的經濟成長動能。

「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是指在一個風險規模已辨識可控的模擬環境下,讓業者盡情測試創新的產品、服務乃至於商業模式,並與監管者高度互動、密切協作,共同解決在測試過程中所發現或產生的監理與法制面議題。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