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紅糯米等原鄉作物 點亮部落未來

2016/1/1 12:45(1/1 15: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 1日電)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幫助原鄉轉型,以「一部落一窗口」客製化輔導20個部落,要發展原鄉部落的紅糯米、有機水稻、中草藥等特色農產,點亮原鄉農業的未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林泰佑說明,「一部落一窗口」的輔導方式,就是一種行動教室,在現地客製化輔導、講習,讓原鄉部落也能享用官方的即時輔導資源。

林泰佑舉例,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去年成立的原住民農業研究室,完整蒐集及保存原鄉部落珍貴的特色種原,並研發原鄉特色作物,例如紅糯米、中草藥、野菜、雜糧等有機栽培技術,以穩定部落一級產業發展。

林泰佑並說,花蓮改良場也進一步輔導原住民開發出特色作物的新食品加工技術,並發展地區休閒旅遊,推動部落發展六級化產業,相關案例包含蒐集原鄉野菜種原,擴大種原庫,還有協助改良太巴塱部落傳統紅糯米加工,誕生糯米酒釀辣椒新產品。

場方也協助原鄉部落提振產銷能力,林泰佑舉例,以花蓮玉里鎮稻米產銷班第13班為例,經過輔導,與先前花蓮場扶植過的港口、新社一樣,都轉向有機耕作,去年並榮獲優良農業產銷班殊榮。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又如花蓮縣光復鄉的邦查農場,經輔導後克服了有機栽培技術,成立共同行銷平台,造福鄰近部落投入復耕。還有港口、靜浦及新社部落,也投入有機水稻復耕,並帶入生態農法概念,吸引年輕人回流。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強調,突出部落文化及輔導傳統作物復耕,可使部落農產業更具價值,近年來隨著各農政單位、農民及民間團體的投入,部落的農業發展已形成亮點,成為地方的活力產業,將永續發展。10501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