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日作家與全盲鑑賞家走訪美術館 寫下看不見的想像

2024/6/28 14:01(6/28 18:0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28日電)「和看不見的人一起,才看得見的事物是什麼?」日本作家川內有緒把與全盲藝術鑑賞家白鳥建二偶然展開的走訪美術館之旅寫出成書,發現藉由對話鑑賞,反而激發更多對藝術的想像。

「與眼睛看不見的白鳥先生一起看見藝術」一書作者川內有緒是日本非虛構文學作家,2010年起以東京為據點開始撰寫評傳、遊記、散文等,並曾擔任白鳥建二的跟拍紀實電影「白鳥」共同導演。

臉譜出版透過書訊分享,川內有緒與白鳥健二相識契機,源於有天受好友邀請,讓她無預期地和全盲的白鳥先生一同踏上鑑賞藝術旅程。懷著對白鳥「究竟看見什麼?」的好奇,川內有緒和白鳥先生一次次前往美術館,討論與交流他們各自對於當代藝術、佛像、古典繪畫的心得與想法。

這段旅程,不僅一路上笑聲不斷,更帶領川內有緒看見至今從未發覺的事物──究竟什麼是「看見」、藝術的意義何在、什麼是活著、身心障礙者的感受與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的預設與歧視;另一方面,白鳥為何會走上藝術鑑賞這條路,關於他突破框架又溫暖的人生故事,也在一次次鑑賞之旅中漸漸浮現。

台北市立美術館教育服務組組長熊思婷也在推薦文分享,過去美術館執行視障觀眾特殊導覽時,他們往往傾向以觸覺來補足視覺、補足五感的理解;當看到全盲的白鳥先生是「用耳朵看畫」,且喜歡「莫名其妙」的作品時,「這真是太有趣了,也讓人迫不及待的想,和他一起看作品、討論作品,會有甚麼意外的發現。」

熊思婷表示,對於欣賞視覺藝術作品,一般會認為接收訊號的一定是「眼睛」,但或許最重要的是「大腦」。她認為眼睛看到事物,但卻是大腦讓人們「看見」訊息與意義。書中常陪著白鳥先生去看展的作者,「正如明眼人的你我,在過程中除了感受到自己對細節更加敏銳、以話語述說作品會打開思考的大門」,以及瞭解「看見」原來是件非常複雜的事。(編輯:陳政偉)1130628

日本作家川內有緒的「與眼睛看不見的白鳥先生一起看見藝術」一書,將她與全盲藝術鑑賞家白鳥建二一同走訪日本美術館歷程撰寫成書,發現藉由對話鑑賞過程,反而激發更多對藝術的想像。(臉譜出版提供)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傳真 113年6月28日
日本作家川內有緒的「與眼睛看不見的白鳥先生一起看見藝術」一書,將她與全盲藝術鑑賞家白鳥建二一同走訪日本美術館歷程撰寫成書,發現藉由對話鑑賞過程,反而激發更多對藝術的想像。(臉譜出版提供)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傳真 113年6月28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