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同宅一起特展 回望公共住宅設計、價值觀演變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4日電)帶動大眾對未來公共住宅或居住生活的想像,由國立台灣博物館及台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展覽,回望公共住宅設計及社會價值觀演變。
文化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當我們同宅一起」特展以19世紀以來的公共住宅發展為主軸,呈現各國發展多元公宅設計的努力,並對照台灣自日治時期、戰後至美援等不同階段的嘗試,從公宅起源、建築功能與設計演變、經濟學等面向切入,想像一種理想現代生活的實踐。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今天致詞時表示,「公共住宅」是國家面對都市人口膨脹、超過負荷的環境,介入改善居住問題的方法與嘗試。王時思說,文化部去年協助台博館代表台灣,成為ICAM國際建築博物館聯盟的機構會員,今年9月與法國波爾多建築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與國際建築界持續交流。
這次展覽展出40處的公共住宅設計案例,包含歐洲最早期代表案例,如1858年到1883年的「百年前工業合作社的模擬家庭實驗:法國吉斯之家」,白手起家的鑄造業大亨葛丁為他的工廠員工建立了合作社社區,將員工共同勞動的成果,以「同等價值」投入改善員工的生活條件,成為公共住宅制度的啟發。
1919年到1922年的「天空中的街道:荷蘭賈斯圖凡艾芬住宅群」,結合都市「高層塔樓」與花園城市「聯排房屋」這兩種傳統社會住宅的模式,影響了荷蘭現代建築的發展。
台灣案例包含1935年「南方風土住宅:台灣台南東門町市營住宅」、1955年「中美合作自助建屋:台灣碼頭、礦工、鹽工工人住宅」、1961年「台灣版住宅博覽會:台灣台北市敦化南路示範國民住宅」等,展現台灣早期公共住宅發展。
「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將從即日起展出至2024年11月10日,地點在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2樓特展區。(編輯:陳仁華)11212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