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裂隙的迴聲 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5月登場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8日電)以「傾聽裂隙的迴聲」為題,國家人權博物館「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將於5月開展;主視覺受政治受難者歐陽文1950年代攝影作品啟發,象徵承繼前輩精神,繼續在人權路上前進。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今年由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蔡明君擔任總策展人,獨立策展人陳韋綸、蔡秉儒協同策劃,邀請17組台灣藝術家與5名國際藝術家參展,共同以白色恐怖歷史、當代人權與綠島在地為創作議題,展出將包含15件全新創作。
主視覺由新銳設計師黃靖懿操刀,以受難者歐陽文所拍攝的「林投樹與船」為靈感,呈現1950年代政治受難者於新生訓導處展現的強韌生命力。
這次藝術季作品包括藝術家劉紀彤「後來的人寄出的風景」,以陳孟和前輩綠島全景為始,加上1990年代前輩多次回到綠島拍下同一地點、2010年幾張循著當年的照片重新拍攝;2023年的今天,以文字回應這些同一地點不同樣貌的風景,3個世代的人,透過這些風景照連結了起來。
藝術家蔡郁柔與吳克威的聲像裝置「火燒島旅遊指南」重訪火燒島聚落,帶民眾重新認識綠島這座島嶼。
音樂藝術家王榆鈞的「行方不明」收集前輩唱的歌曲與回憶、家屬的心情與思念、槍決的照片、燕子洞的聲響等在這段時光中各種情感的碎片,在「會客室」交織出一片聽得到卻看不見的思念之海。
國家文藝獎得主吳瑪悧則以新作「我是高草」回應白色恐怖帶給人們的人權省思,透過這名思想單純的少女在監禁期間寫下既求生又求死的分裂自白,思考在威權體制下人的價值。
最年輕的參展者澎科萌與母親藝術家蔡宛璇,則是在這段近一年的藝術共學、共創歷程中扮演「觀察者」的角色,在「十一歲的手記」作品裡透過兒童視角重新認識、思考白色恐怖,發現在成人充滿定見的世界裡忽略的事情。
「傾聽裂隙的迴聲」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將於5月17日至9月17日舉行,地點在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編輯:陳仁華)11203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